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初时(初時)  拼音:chū shí
起初、最初。《战国策。魏策三》:「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初时这余家巷的余家还和一个老乡绅的虞家是世世为婚姻的,这两家不肯同方家做亲。」
《國語辭典》:斗牛(鬥牛)  拼音:dòu niú
1.二牛相斗或人与牛相斗。如:「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
2.相斗的牛。如:「这两只斗牛,看起来都极凶猛。」
3.简易的篮球比赛。每队人数限三人,只打半场。
4.橄榄球比赛的争球。也称为「正集团」。
《國語辭典》:初吉  拼音:chū jí
1.农历每月初一到初七或初八的时段。《诗经。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2.初获吉利。《易经。既济卦》:「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國語辭典》:啖蔗  拼音:dàn zhè
1.晋代人顾恺之吃甘蔗,都由尾先吃起,人问为何如此?他说这样愈吃愈甜。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以啖蔗比喻渐至甘送之境。
2.书名。明代的话本小说集,部分故事的情节与三言二拍雷同。中土久佚,近在韩国发现。
《国语辞典》:黥布  拼音:qíng bù
汉初时人英布。参见「英布」条。
分类:初时人英
《國語辭典》:朏朒  拼音:fěi nǜ
初三日之月,初生之上弦月。宋。苏轼〈赠眼医王彦若〉诗:「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
《国语辞典》:东洋话(东洋话)  拼音:dōng yáng huà
日本话,清末民初时亦泛指外国语。《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外面一个洋式号衣的人走来,是个黑大胖子,突出两眼,就同上海马路上站的印捕一般,一口东洋话,在那里走来走去,自言自语的。」
《漢語大詞典》:声光化电(聲光化電)
清 末 民 初时指自 欧 美 传来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现不常用。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何况一个人,先须自己活着,又要驼了前辈先生活着;活着的时候,又须恭听前辈先生的折衷: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
初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一。(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法相宗所立三教之一。(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