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创新(創新)  拼音:chuàng xīn
创造,推陈出新。如:「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要能时时创新,才能吸引消费大众。」
《国语辞典》:自创新意(自创新意)  拼音:zì chuàng xīn yì
别出心裁,创发出新的意念。如:「这个会场所展览的玩具,都是自创新意的作品。」
《国语辞典》:别创新格(别创新格)  拼音:bié chuàng xīn gé
另辟途径,开展出一个与众不同、独具巧思的局面。如:「这栋建筑虽不雄伟,在这闹区中,倒也别创新格。」
《漢語大詞典》:创辟(創闢)
(1).开拓。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 陈子昂 崛起於数百年后,直追 阮公 ,创闢古诗, 唐 诗遂有两体。” 李大钊 《今与古》:“妨阻过去的过失,即是创辟将来的希望。”
(2).犹创新。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道下:“是篇题目虽似迂阔,而意义实多创闢。”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此篇按时与地立言,乃无一语不创闢,无一笔不俊雅。”
分類:开拓创新
《漢語大詞典》:创端(創端)
犹创新。新唐书·柳识传:“﹝ 柳识 ﹞工文章,与 萧颖士 、 元德秀 、 刘迅 相上下,而 识 练理创端,往往诣极,虽趣尚非博,然当时作者伏其简拔。”
分類:创新
《漢語大詞典》:创调(創調)
指诗词歌曲在表现方法或格律方面的创新。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三:“ 美成 深远之致不及 欧 秦 ,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國語辭典》:述作  拼音:shù zuò
论述与创作。《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漢語大詞典》:开新(開新)
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國語辭典》:新人  拼音:xīn rén
1.新婚的男女。《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其时卢生同了两个傧相,堂上赞拜礼毕,新人入房。」《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叫三对夫妻披挂起来,唤三起乐人、三顶花花轿儿,抬了三位新人。」
2.新钟爱的人。唐。杜甫佳人〉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白居易新乐府。母别子〉:「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
3.新进人员。如:「这次公司招考进来的新人,素质不错?」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尽教他后浪催前浪,楚臣放心,休想我新人换旧人。」
《漢語大詞典》:开生面(開生面)
(1).展现新的面目。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凌烟 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赵次公 注:“ 贞观 中 太宗 画 李靖 等二十四人於 凌烟阁 ,至 开元 时,颜色已暗,而 曹将军 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盖因 左氏 : 狄 人归 先軫 之元面如生也。”
(2).指在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有所创新。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二:“ 杭永年 一倣 圣嘆 笔意批之,似属效顰,然亦有开生面处。”参见“ 别开生面 ”。
《國語辭典》:别开生面(別開生面)  拼音:bié kāi shēng miàn
重新描绘旧画像,而使原已褪色的面貌变得鲜明、生动。语本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后比喻开创新的风格、形式。《红楼梦》第六四回:「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也作「另开生面」。
《國語辭典》:变调(變調)  拼音:biàn diào
声调的变化。在国语主要分为类变和字变二种。类变指某一调类在一定语音条件下所发生的调值变化。譬如两个上声相逢,则前者读成阳平,如「选举」、「粉笔」、「小鸟」等。字变指一、七、八、不四字在阳平、阴平和上声前读成去声,而在去声前,则读为阳平。
《漢語大詞典》:创体(創體)
谓诗词在体裁或格律方面的创新。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柏梁》为七言歌行创礼,要以拙胜。”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答张彻》五律一首,自起至结,句句对偶,又全用拗体,转觉生峭。此则创体之最佳者。”
《漢語大詞典》:沿创(沿創)
因袭旧制与创新制法。《隋书·炀帝纪上》:“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叙。”
《國語辭典》:屋下架屋  拼音:wū xià jià wū
在房屋之下架设房屋。本指晋代庾阐作〈扬都赋〉,邈绝当时,人人竞写,都下纸贵。谢安言此是「屋下架屋」,事事拟学,而不免狭隘。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比喻重复模仿,无所创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九。山谷下》:「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信然。」亦比喻重复累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也作「屋下盖屋」、「屋上架屋」。
《國語辭典》:依样画葫芦(依樣畫葫蘆)  拼音:yī yàng huà hú lu
比喻一味模仿,毫无创见。语出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芦画瓢」、「依本画葫芦」、「依样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