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义不生财,慈不主兵(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拼音:yì bù shēng cái,cí bù zhǔ bīng
重义气则不与人争利,讲慈悲则不配带兵。《醒世姻缘传》第八九回:「义不生财,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怕他远在万里,可以报我之仇,泄我之恨。」
《国语辞典》:遇缺不补(遇缺不补)  拼音:yù quē bù bǔ
公司机关中遇有人离职,则不再递补,其职务由其他工作人员分担。如:「本公司决定采遇缺不补的方式,以精简人事。」
《国语辞典》:单务契约(单务契约)  拼音:dān wù qì yuē
仅一方当事人负有债务,他方则不负债务,或虽负有债务,但非对价关系之债务。如赠与契约、保證契约等均是。相对于双务契约而言。
《国语辞典》:单位邮票(单位邮票)  拼音:dān wèi yóu piào
一般邮票通常都印有面值,单位邮票则不印货币面值,仅标示适用的邮资种类,并依邮票发行当时的标准费率收费。
《国语辞典》:不与不取(不与不取)  拼音:bù yǔ bù qǔ
不合道义的事物,则不给人,也不取之于人。语本《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如:「他为官廉洁守法,不与不取,赢得大家赞誉。」
《国语辞典》:故旧不弃(故旧不弃)  拼音:gù jiù bù qì
本指旧友如无恶逆之事,则不可遗弃他。语本《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后比喻不轻易抛弃老朋友。如:「所谓故旧不弃,你怎能在此飞黄腾达之际,忘了老友!」唐。张说〈谢问表〉:「臣闻汉主眷骖乘之臣,魏君忆同游之客。诚以故旧不弃,而光阴易往。今之圣情,实过于昔。」
《國語辭典》:得意忘言  拼音:dé yì wàng yán
不拘泥于字句言辞,既得其意,则忘其言。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后指彼此有默契,心照不宣。《文明小史》第二回:「府县心里还当他们话到投机,得意忘言。」
《漢語大詞典》:受命不受辞(受命不受辭)
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晋书·周浚传:“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
《漢語大詞典》:缺口镊子(缺口鑷子)
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宋 苏轼 《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僕之飢饱,如观 越 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自注:“缺口镊子者,取一毛不拔。”
分類:镊子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