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万事大吉(萬事大吉)  拼音:wàn shì dà jí
一切顺利。如:「别以为找到好工作就万事大吉,还是应该小心谨慎。」也作「百事大吉」。
《國語辭典》:万象更新(萬象更新)  拼音:wàn xiàng gēng xīn
一切景象都换了新貌。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國語辭典》:一以贯之(一以貫之)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
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指用一种道理贯通于各类事物之中。《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五灯会元。卷一六。签判刘经臣居士》:「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
《國語辭典》:一贯(一貫)  拼音:yī guàn
1.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后以一贯指以一种道理贯通万事万物。唐。张九龄〈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方殊,道以一贯。」
2.依照一定法则,始终不变。如:「一贯精神」、「一贯作业」。
3.同一道理。《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亡国之主一贯。」
4.旧以千钱为一贯。《金史。卷四八。食货志三。钱币》:「印一贯、二贯、……十五贯等谓之大钞。」
5.成串的物品。《北史。卷三四。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
《漢語大詞典》:一勺烩(一勺燴)
犹言一锅煮。比喻不分青红皂白,对一切事或一切人都同样处理。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文化大革命把老干部一律打倒,现在一边大谈这种怀疑一切的教训,一边又想把新干部全部一勺烩了。”
《漢語大詞典》:依他起性
佛教语。与“遍计所执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谓一切事物均由诸缘和合、心识变现而有,虚幻不实。用以说明“唯识无境”的宗旨。成唯识论卷八:“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誑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计唯物者,虽不知圆成实性,犹据依他起性。最下有唯理论师,以无体之名为实,独据徧计所执性,以为固然。”亦省作“ 依他性 ”。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乘止观科判》:“止观境界分三科:一、真实性,即真如;一、依他性,即第八阿黎耶识;一、分别性,即第六、第七识。”
《国语辞典》:木形灰心  拼音:mù xíng huī xīn
比喻不为外物所扰,对一切事都能无动于衷。参见「槁木死灰」条。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几,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当此之际,又不知居在何地,身是何人。」
《国语辞典》:万事皆休(万事皆休)  拼音:wàn shì jiē xiū
1.一切事情作罢。《彭公案全传》第一一○回:「你这些小辈,也敢跟大太爷动手?差官彭朋!你趁早把我二弟放出来,万事皆休。」
2.比喻看破红尘。如:「如今我已万事皆休,还争什么?」
分类:切事作罢
《国语辞典》:基准点(基准点)  拼音:jī zhǔn diǎn
测量时的标准点。引申为一切事物的起点。
《国语辞典》:原因论(原因论)  拼音:yuán yīn lùn
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受因果律所决定,故并未具有任何目的。
《国语辞典》:总干事(总干事)  拼音:zǒng gàn shì
总管掌理团体或组织内一切事务的人。如:「农会总干事热心公益,极受农民好评。」
《国语辞典》:不徇颜面(不徇颜面)  拼音:bù xún yán miàn
一切事情秉公处理,不讲私情。形容处事大公无私。《通俗编。政治引元史。相威传》:「世祖谕曰:『朕知卿不徇颜面。』」
《漢語大詞典》:非决定论
与“决定论”相对。否认一切事物具有因果制约性和规律性的哲学学说。它无限夸大偶然性、自由意志,宣扬盲目力量。
《漢語大詞典》:法我见(法我見)
佛教语。“二我见”之一。谓凡夫不知“性空”之理,执着一切事物有真实体性的妄见。《起信论》卷下:“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我呢?以整顿思想方法入手,真诚的去‘人我见’以至于‘法我见’,当时已经略略领会得唯实的人生观及宇宙观。”参见“ 人我 ”。
《漢語大詞典》:人我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國語辭典》:不偢不睬(不偢不倸)  拼音:bù chǒu bù cǎi
对任何事情都不关心、不理会。《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兴哥上路,心中只想著浑家,整日的不偢不睬。」《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偢不睬。」也作「不瞅不睬」。
分類:切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