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悟空
佛教语。谓了然于一切事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虚幻不实,变灭不常。 唐 沈佺期 《驩州南亭夜望》诗:“忽觉犹言是,沉思始悟空。” 唐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诗:“身世已悟空,归途復何去?”
《國語辭典》:性空  拼音:xìng kōng
佛教用语。谓一切现象都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也称为「自性空」。
《國語辭典》:唯识(唯識)  拼音:wéi shì
1.梵语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译。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一切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
2.书名。佛教典籍。唯识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漢語大詞典》:事数(事數)
(1).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的名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 殷浩 )被废,徙 东阳 ,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 刘孝标 注:“事数,谓五阴、十二入、四諦、十二因缘、五根、五力、七觉之属。”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原来般若学对于‘性空’讲得比较空泛,要揭示其内容,必须把‘事数’(即名相)弄清楚。”
(2).指用以推测人事吉凶的一种术数。梁书·司马褧传:“ 褧 学尤精於事数,国家吉凶礼,当世明儒 明山宾 、 贺瑒 等疑不能断,皆决焉。”
《漢語大詞典》:胜义(勝義)
(1).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当体即空的第一义谛。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如来説法,徧满大千。得胜义者,强名为禪。”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犊子系就是主张有补特伽罗的,并且是胜义有而非假有。”
(2).泛指深妙的义理。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拘牵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贱趣,冥无识知者尔,是曷足与言胜义哉!” 郭沫若 《论闻一多做学问的态度》:“像这样细密新颖地发前人所未发的胜义,在全稿中触目皆是,真是到了可以使人瞠惑的地步。”
《國語辭典》:空海  拼音:kōng hǎi
人名。(西元774~835)日本平安时代高僧,为日本真言宗的鼻祖,俗姓佐伯氏。西元八○四年留学长安,八一六年创建金刚峰寺,又制平假名,编〈次伊吕波歌〉。著有《三教指归》、《性灵集》等。卒谥弘法大师。
《国语辞典》:迂论(迂论)  拼音:yū lùn
迂阔不切事理的言论。如:「书生问政,以务实为上,切勿空言迂论。」
《漢語大詞典》:独阴(獨陰)
只有阴而无阳。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阴无阳,则事物不成或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宋 苏轼 《苏氏易传·大有》:“夫两刚不能相用,而独阴不可以用阳,故必居至寡之地,以阴射阳,而后众予之。”《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干薑附子汤主之”注:“表里无阳,内外俱阴,惟有昼日烦燥不得眠,一假阳証,则是独阴自治于阴分,孤阳自扰于阳分,非相胜乃相离也。”参见“ 独阳 ”。
《漢語大詞典》:独阳(獨陽)
有阳无阴。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阳无阴,则事物难成或会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范宁 注引 徐邈 曰:“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则传所谓天,盖名其冲和之功,而神理所由也。” 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不是独阳能生也。”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君者,阳也;臣者,阴也。独阳为旱,独阴为水。今陛下圣明在上……而羣臣之贤,不及於古,又不能尽心於国,与陛下同心,助陛下为理,有君无臣,是以久旱。”参见“ 独阴 ”。
《漢語大詞典》:独阳(獨陽)
有阳无阴。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阳无阴,则事物难成或会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范宁 注引 徐邈 曰:“古人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则传所谓天,盖名其冲和之功,而神理所由也。” 杨士勋 疏:“阴能成物,阳能生物,天能养物,而总云生者,凡万物初生必须三气合、四时和,然后得生,不是独阳能生也。”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选举状》:“君者,阳也;臣者,阴也。独阳为旱,独阴为水。今陛下圣明在上……而羣臣之贤,不及於古,又不能尽心於国,与陛下同心,助陛下为理,有君无臣,是以久旱。”参见“ 独阴 ”。
《漢語大詞典》:独阴(獨陰)
只有阴而无阳。古人谓一切事物必须阴阳相济,独阴无阳,则事物不成或发生弊病。《穀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 宋 苏轼 《苏氏易传·大有》:“夫两刚不能相用,而独阴不可以用阳,故必居至寡之地,以阴射阳,而后众予之。”《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干薑附子汤主之”注:“表里无阳,内外俱阴,惟有昼日烦燥不得眠,一假阳証,则是独阴自治于阴分,孤阳自扰于阳分,非相胜乃相离也。”参见“ 独阳 ”。
《漢語大詞典》:合同异(合同異)
战国 惠施 学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强调差异之中有同一,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命题来进行论证,对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夸大了概念的同一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别,因而导致相对主义的错误。庄子·秋水:“ 龙 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 成玄英 疏:“故能合异为同,离同为异。”
《漢語大詞典》:什么事
一切事物。例如:不管发生什么事。
表示应答呼唤。例如:“服务员!”“什么事,先生?”
《國語辭典》:一把抓  拼音:yī bǎ zhuā
将所有事情都揽在身上。如:「近年他逐渐懂得择贤任用,分层负责,不再凡事一把抓了。」
《国语辞典》:剧终(剧终)  拼音:jù zhōng
1.戏剧的终了。如:「在剧终时,男女主角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2.泛指一切事物的结束。如:「剧终人未散。毕业之后,他们反而发展出一段令人称羡的爱情。」
《國語辭典》:迂见(迂見)  拼音:yū jiàn
拙陋不切实际的见解。如:「仔细想想,他的看法有相当道理,不必立刻视为迂见。」亦当谦辞用。如:「这是本人的一点迂见,大家听听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诸凡百事
泛指一切事情。例如:高大爷好像老实一点儿,诸凡百事都由陈大爷出头。
分類: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