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界会(界會)
宋 代纸币“会子”的别称。因由官府造钞,分界(期)发行,故称。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 张顺 候立功回,特授转右武大夫环卫官正任御前都统制,犒银五百两,界会一万贯,紵丝十疋。”
《漢語大詞典》:界墙(界墻)
作为分界的墙壁。 元 柳贯 《后滦水秋风词》之二:“界墻洼尾砂如雪, 滦河 觜头风捲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墙壁》:“界墻者,人我公私之畛域。” 老舍 《赵子曰》第一:“这本来是两家的房子,中间隔着一堵碎砖砌的界墙。”
《國語辭典》:界牌  拼音:jiè pái
在交界地方所立的分界牌。
《國語辭典》:界址  拼音:jiè zhǐ
土地分界之处。如:「相传这里是两城的界址。」
《國語辭典》:界线(界線)  拼音:jiè xiàn
1.两地分界的边线。如:「秦岭是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地理上的天然界线。」
2.比喻不同事物的分界。如:「划清界线」。
3.一种手工刺绣和织补工艺中所使用的纵横线织法。《红楼梦》第五二回:「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
《國語辭典》:田埂  拼音:tián gěng
农田间的土埂。用以划分田界与蓄水。《儒林外史》第一回:「屋后横七竖八,几棱窄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
《國語辭典》:界标(界標)  拼音:jiè biāo
分隔两地区的界线标帜。如:「这座桥是本乡与邻乡的界标。」
《漢語大詞典》:分界线(分界綫)
划分界域的标志。常喻作界限。 成仿吾 《长征回忆录》十七:“次晨,我们又听了鸡鸣三声之后,跨过了 陕 甘 两省的分界线,向东进入 陕北 。” 徐铸成 《报海旧闻·胡政之与旧〈大公报〉》:“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不少…… 胡政之 也没有逃出这个‘公式’。一九三八年初上海《大公报》休刊以后,是一条分界线。”
《国语辞典》:分界牌  拼音:fēn jiè pái
1.两地分界的牌子。如:「那两县便在此立个分界牌,各治其事。」
2.阴、阳两处的交界。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你那报怨心怀,和那横死爷相逢在分界牌。」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莫不状元店连著分界牌,多管是鬼门关春榜动选场开。」
《國語辭典》:暖锋(暖鋒)  拼音:nuǎn fēng
暖气团向前移动时,遇冷气团就沿著冷气团慢慢上升,并推著冷气团向前移动,此时形成的锋面,称为「暖锋」。
《国语辞典》:界桩(界桩)  拼音:jiè zhuāng
树立在交界处做为分界标志的桩子。
《国语辞典》:乌苏里江(乌苏里江)  拼音:wū sū lǐ jiāng
Ussuri River
河川名。是中、俄的天然分界河,源自海参威东北的锡珂塔林山,注入黑龙江,全长一千三百二十公里。
《国语辞典》:不分畛域  拼音:bù fēn zhěn yù
不画分界限。形容感情融洽,同心协力。如:「人类应不分畛域,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而努力。」《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传三。包世臣传》:「世臣拟多裁盐官,惟留运司主钱粮,场大使督灶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
《国语辞典》:大韩民国(大韩民国)  拼音:dà hán mín guó
Republic of Korea
国名。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与共产政权的北韩分界,即一般所谓的南韩。面积九万九千二百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约四千三百五十二万。首都为首尔(Seoul)。信仰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天道教,主要语言为韩语。于西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独立,所以订该日为国庆日。币制为Won。
《國語辭典》:界碑  拼音:jiè bēi
树立在交界的地方,做为标识用的石碑。如:「中、俄边界树立著许多界碑。」
《國語辭典》:界牌  拼音:jiè pái
在交界地方所立的分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