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文  拼音:fēn wén
极少的钱。如:「分文不取」、「身无分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你外边荣华,怎知家下尽散,分文也无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兄弟不瞒你,我此番出京,弄得分文没有。」
《國語辭典》:判断(判斷)  拼音:pàn duàn
1.断定是非曲直、吉凶善恶。《北齐书。卷四三。许惇传》:「惇清识敏速,达于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是他们请仙判断功名大事,我也进去问一问。」
2.掌理、主管。宋。陈亮〈彩凤飞。大立玉〉词:「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经纶自入手,不了判断。」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吕夷简上云)调和鼎鼐理阴阳,两手揩磨日月光,判断山河挥翰墨,权衡秉政辅朝纲。」
3.欣赏。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也作「排打」。
《國語辭典》:论述(論述)  拼音:lùn shù
议论、述作。《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其后百有馀年,而孔子论述六艺。」宋。欧阳修〈读书〉诗:「平生颇论述,诠次加点窜。」
《國語辭典》:张本(張本)  拼音:zhāng běn
1.为了事情的发展而于预先所做的安排。唐。白居易〈六赞偈〉:「欲以起因发缘,为来世张本也。」
2.为作伏笔而预先说的话或写的文章。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议论》:「元长之为是诗也,盖欲为他日败事张本耳。」
3.根据、理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每不知事体,这出银殡殓,正好做告状张本。这样富家,一条人命,好歹也起发他几百两生意,如何便是这样住了?」
《國語辭典》:缕析(縷析)  拼音:lǚ xī
详细分析。如:「他向客户缕析市场行情及行销策略。」
《國語辭典》:曲谱(曲譜)  拼音:qǔ pǔ
1.传统学者以记录曲牌体式、句法格律等,以示作词的书。如太和正音谱称为「曲谱」;而以纪录宫调,工尺板眼以示唱法的书则称为「宫谱」。
2.戏曲、音乐等的乐谱。
3.书名。清康熙时王弈清等奉敕撰,十四卷,每曲各详其音律,并加考订。
《國語辭典》:领解(領解)  拼音:lǐng jiè
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的为「领解」。
《國語辭典》:分居  拼音:fēn jū
1.分别居住。南朝梁。江淹〈倡妇自悲赋〉:「度九冬而廓处,经十秋以分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嫡亲数口儿,同家过活,不曾分居。」
2.夫妻因某种原因,分开居住,不履行同居义务。
《國語辭典》:理解  拼音:lǐ jiě
1.了解、明白事理。《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林光朝传》:「然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2.能以自己的口语、文字或其他符号,将已知的事实与原理、原则作成解释,称为「理解」。
《漢語大詞典》:水阵(水陣)
亦作“ 水陈 ”。
(1).用于水上作战的战斗队形。《孙膑兵法·十阵》:“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水阵者,所以倀固也。”
(2).指象征五行之一的水的阵势。古代术士常以五行之说分析敌对双方的阵势,借以推断胜负。北史·艺术传上·许遵:“ 遵 谓 李业兴 曰:‘贼为水陈,我为火陈,水胜火,我必败。’”
《國語辭典》:悟性  拼音:wù xìng
1.分析、领悟事物的能力。《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贾氏三兄弟当中,算贾葛民顶聪明,悟性极好。」
2.哲学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综合感觉材料构成知识的能力。也称为「知性」。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漢語大詞典》:解字
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后汉书·儒林传下·许慎:“ 慎 以‘五经’传説臧否不同,於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皆传於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地球万国,异文并列,审音、解字、联句、纂文之难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许地山 《春桃》:“因为他自己认得的也不算多,解字就更难了。”
《國語辭典》:辩析(辯析)  拼音:biàn xī
分辨、分析。《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每上朝,令史恒有三五十人随上,咨事辩析,未尝壅滞。」
《漢語大詞典》:析微
(1).切割细微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之二:“蝉翼之割,剖纤析微。”
(2).分析精深细微的道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究精微者,谓之析微。” 林纾 《闽中新乐府》:“诈为‘鱼跃’孰‘鳶飞’,且请先生与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