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敝鼓丧豚(敝鼓喪豚)
击鼓宰猪而求神,徒使鼓破而猪失。谓徒劳无益。荀子·解蔽:“故伤於溼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国语辞典》:东北大鼓(东北大鼓)  拼音:dōng běi dà gǔ
一种流行于东北各地的曲艺。通常为一人击鼓板演唱,另外由二、三人分别以三弦、四胡等乐器伴奏,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常用曲调有大口慢板、小口慢板、流水板、二六板等。
《國語辭典》:晨钟暮鼓(晨鐘暮鼓)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
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宋。孙吴会摸鱼儿。八窗空〉词:「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也作「暮鼓晨钟」、「朝钟暮鼓」。
《漢語大詞典》:晨戒
古谓军中夜半击鼓,警告士卒,使准备早起。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郑玄 注引司马法:“昬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昫。” 贾公彦 疏:“晨戒者,警众豫使严备,侵早当行。”
《漢語大詞典》:打耗
古时于腊月击鼓驱鬼的一种习俗。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腊鼓:“ 湖州 土俗,岁十二月人家多设鼓而乱挝之,昼夜不停,至来年正月半乃止。问其所本,无能知者。但相传云,此名打耗。打耗云者,言惊去鬼祟也。”
《漢語大詞典》:吹弹鼓板(吹彈鼓板)
谓吹竹、弹弦击鼓、拍板。亦泛指戏曲演奏技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浄扮 苏崑生 ,吹弹鼓板,坐船上。]”
《國語辭典》:普鼕鼕  拼音:pǔ d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鼓声。元。汤式〈哨遍。圣遍飞龙套。四煞〉:「鼓儿敲普鼕鼕响,随仙仗迎□□,板儿撒矻剌剌声逐天风入凤墀。」也作「扑鼕鼕」。
《國語辭典》:扑冬冬(撲冬冬)  拼音:pū d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鼓声。元。孛罗御史〈一枝花懒簪獬豸冠套。牧羊〉曲:「王大户相邀请,赵乡司扶下马,则听得扑冬冬社鼓频挝。」也作「扑鼕鼕」。
《國語辭典》:扑鼕鼕(撲鼕鼕)  拼音:pū d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鼓声。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鼍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也作「扑冬冬」、「扑咚咚」、「普鼕鼕」。
《國語辭典》:撅皇城,挝怨鼓(撅皇城,撾怨鼓)  拼音:juē huáng chéng,zhuā yuàn gǔ
告御状。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我拚的撅皇城,挝怨鼓,插状子。」也作「撅皇城打怨鼓」。
《國語辭典》:暮鼓晨钟(暮鼓晨鐘)  拼音:mù gǔ chén zhōng
1.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宋。俞德邻 送程道大归新安兼简宪使卢处道学士四首之三:「我生惭愧贾胡留,暮鼓晨钟复报秋。」也作「朝钟暮鼓」、「晨钟暮鼓」。
2.比喻使人觉悟的言论。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一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漢語大詞典》:擂鼙
亦作“攂鼙”。 击鼓。 唐 贾岛 《寄李輈侍郎》诗:“攂鼙乾霹靂,斜汉湿蟾蜍。”一本作“ 櫑鞞 ”。
分類: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