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头答(頭答)
亦作“ 头搭 ”。 古代官员出行时,走在前面的仪仗。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得箇除授先到家,引看几对儿头答,见俺那 鶯鶯 大小大作。”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一折:“天街上摆头答,醉醺醺把金蹬斜踏。”《西游记》第六二回:“ 孙大圣 依旧坐了轿,摆开头搭,将两个妖怪押赴当朝。”参见“ 头达 ”、“ 头踏 ”。
《漢語大詞典》:驻罕(駐罕)
指天子出行,车驾暂驻。罕,旌旗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尔乃迴舆驻罕,岳镇渊渟。” 李善 注引东观汉记:“天子行,有罼罕。”
《漢語大詞典》:浸行
潜行;秘密出行。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观》:“ 黄帝 令 力黑 浸行伏匿,周留(流)四国,以观其恒,善之以法。”
《漢語大詞典》:唱驺(唱騶)
旧时显贵出行,随从的骑卒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何景明 《严治篇》:“乘驾唱騶,人望而避之。”
《漢語大詞典》:跸御(蹕御)
谓古时帝王出行,禁止行人车马通行以清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祝融 警而蹕御兮,清雰气而后行。”
《漢語大詞典》:担锡(擔錫)
(1).锡杖横担在肩上。锡,锡杖,僧人的法器。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诗:“担锡 香鑪 緇,钓鱼沧浪翁。”
(2).借指僧人出行。 唐 李山甫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担锡归来竹绕谿,过津曾笑 鲁 儒迷。”
《漢語大詞典》:侍驾(侍駕)
伴随君王车乘出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亡国后妃流落:“ 唐中主 女号 李芳仪 者,备 太宗 后宫,北征 契丹 ,侍驾以行。”
《漢語大詞典》:行巾
出行车辆的布篷。 南朝 梁 吴均 《赠王桂阳别诗》之三:“旅帆风飘扬,行巾露沾湿。”
《漢語大詞典》:行笠
出行戴的笠帽。 宋 梅尧臣 《送白秀才福州省亲》诗:“悠悠几千里,赤日薄行笠。”
分類:出行笠帽
《國語辭典》:移驾(移駕)  拼音:yí jià
请人前往某处的敬辞。《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
《漢語大詞典》:徙跸(徙蹕)
移动帝王的车驾。谓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既而日下 泽宫 ,筵阑 相圃 ,悵徙蹕之留欢,眷廻鑾之餘舞。”《北史·元寿传》:“今月五日,鑾舆徙蹕,亲临射苑。”
《漢語大詞典》:引喤
古代贵官出行时,其侍从在前高声喝道。隋书·百官志上:“其( 南朝 梁 )尚书令、僕、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其八人武冠絳韝……一人緗衣,执鞭杖,依列行,七人唱呼入殿,引喤至阶。”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驺唱不入宫
《國語辭典》:引驺(引騶)  拼音:yǐn zōu
前导的马队。《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尝携僧孺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坠沟中。及是拜日,引驺清道,悲感不自胜。」
《漢語大詞典》:籯粮(籯糧)
裹粮。出行时身带口粮。 清 唐孙华 《南巡扈跸诗为宋药洲太史赋》:“西征昔岁动鑾舆,跃马籯粮请随从。”
《漢語大詞典》:整跸(整蹕)
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司陛整蹕,式道先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