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默读(默讀)  拼音:mò dú
读书不发出声音。如:「每日拨出半小时默读好文章,可以增加阅读能力。」
《國語辭典》:闹钟(鬧鐘)  拼音:nào zhōng
能够设定时间,使其发出声响提醒人的时钟。如:「闹钟每天早上六点铃声准时响,提醒爸爸起床、做早操。」也称为「定时钟」。
《漢語大詞典》:呻恫
因病痛而发出声音。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今痛而呻者, 江 南俗谓之呻唤, 关 中俗谓之呻恫。”
《漢語大詞典》:达声(達聲)
谓传出声响来。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闻勇士之鬭也,与日战不移表,与神鬼战者不旋踵,与人战者不达声。”
分類:出声声响
《漢語大詞典》:倦响(倦響)
倦于作声,不再发出声响。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五声倦响,九工是询。”
《國語辭典》:栎釜(櫟釜)  拼音:lì fǔ
用勺铲刮锅边使发出声音,表示锅内已无食物。《史记。卷五○。楚元王世家》:「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
分類:出声
《漢語大詞典》:声诺(聲諾)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
《漢語大詞典》:嘶竭
沙哑得发不出声。 端木蕻良 《雕鹗堡》:“ 代代 的声音嘶竭了,但是她还在喊。”
《国语辞典》:鸣枪(鸣枪)  拼音:míng qiāng
使枪枝发出声响,用以警告或提醒。如:「鸣枪示警」。
《国语辞典》:噤住  拼音:jìn zhù
闭口不出声。如:「她那优雅的举止,似乎有一股魔力,把人的嘴给噤住了。」
《国语辞典》:诉请(诉请)  拼音:sù qǐng
向法院提出声请或请求。如:「他认为这次灾害的责任,应当归咎于公务员的怠忽职守,因此诉请国家赔偿。」
《国语辞典》:呕笑(呕笑)  拼音:ōu xiào
突然笑出声来。《红楼梦》第六七回:「刚说到这里,又自己打了个嘴巴,把凤姐儿倒呕笑了,两边的丫头也都抿嘴儿笑。」
分类:突然出声
《國語辭典》:不做声(不做聲)  拼音:bù zuò shēng
沉默不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只不做声,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也作「不则声」、「不作声」。
《國語辭典》:打喷嚏(打噴嚏)  拼音:dǎ pēn tì
作出喷嚏的动作。《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也作「打嚏喷」。参见「喷嚏」条。
《國語辭典》:饮泣吞声(飲泣吞聲)  拼音:yǐn qì tūn shēng
噙著眼泪,强忍悲伤,不哭出声音。如:「这孩子从小孤苦无依,每受委屈只能饮泣吞声。」也作「吞声饮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