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寂默
(1).静默不语;不出声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遣兴联句》:“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是年八九月,﹝ 赵孺人 ﹞有上气疾,医每煑药,輒静定寂默,药不果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守陴静坐, 徐城 莫测;鷄犬无声, 顺昌 逐北。巷断夜行,刁斗寂默。譁则易惊,静无不克。”
(2).安静,清静。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五:“夜闲心寂默,涧庭无垢氛。”
《國語辭典》:哮吼  拼音:xiào hǒu
1.兽类的吼叫声。
2.大声吼叫。《西游记》第二七回:「孙大圣布施手段,舞著铁棒,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國語辭典》:哮喘  拼音:xiāo chuǎn
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覆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气喘」。
《國語辭典》:风语(風語)  拼音:fēng yǔ
传闻之语。汉。焦延寿《易林。卷八。咸之颐》:「华言风语,自相诖误,终无凶事,安宁如故。」
《國語辭典》:默诵(默誦)  拼音:mò sòng
口不出声,在心中背诵。宋。苏轼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诗五首之四:「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手钞默诵,鸡鸣不已。」
《國語辭典》:出声(出聲)  拼音:chū shēng
发出声音。《三国演义》第三回:「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國語辭典》:显灵(顯靈)  拼音:xiǎn líng
鬼神显现其灵验或徵兆。《明史。卷五○。礼志四》:「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方晓得适才妇人,乃是观音显灵。」也作「显灵应儿」。
《漢語大詞典》:沈默
亦作“ 沉嘿 ”。亦作“沉默”。
1.犹沉静。深沉闲静。三国志·蜀志·杜微周群等传论:“ 杜琼 沉默慎密,诸生之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若夫 屈 贾 之忠贞, 邹 枚 之机觉, 黄香 之淳孝, 徐干 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歟!”新唐书·裴行俭传:“ 炯 颇沉嘿,可致令长,餘皆不得其死。”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是一个沉默的人,也不显出失意的样子,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 唐 诗。”
2.不说话;不出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於客户坊税一庙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他沉默地缓辔前进,考虑着明天的作战问题。”
3.沉寂;寂静。 刘半农 《铁匠》诗:“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们,不悲叹也不流泪,不呐喊也不说话。山沟里充满着沉默和严肃。”
《國語辭典》:沉默  拼音:chén mò
1.不说话、不出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
2.深沉閒静。《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红楼梦》第三回:「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國語辭典》:默念  拼音:mò niàn
1.默默考虑,暗中念著。如:「开奖时,许多人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号码,希望能幸运中奖。」《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拿著骰子举了一举,口里默念了几句,递与狄希陈说道:『你要再掷一对四红,我可叫你打了罢。』」
2.不出声地读或背。如:「默念课文」、「站在碑前,默念碑文。」
《國語辭典》:默念(默唸)  拼音:mò niàn
1.不出声暗念。如:「看他嘴巴嚅动,不知默念些什么。」
2.背诵。如:「这篇稿子,我必须在今晚默念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
《國語辭典》:放声(放聲)  拼音:fàng shēng
放开嗓门。《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王夫人见了吓的抖衣而颤,且儿一声,肉一声,放声恸哭起来。」
《漢語大詞典》:作响(作響)
发出声响。 许地山 《缀网劳蛛》:“只是不时来些微风,把满园底花影移动得不歇地作响。” 杜鹏程 《铁路工地上的深夜》:“眉毛抖动了几下,全身骨节都在作响。”
《國語辭典》:沉默  拼音:chén mò
1.不说话、不出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
2.深沉閒静。《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红楼梦》第三回:「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漢語大詞典》:风佩
亦作“ 风珮 ”。 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露金薰菊岸,风佩摇兰坂。” 陈熙晋 笺注:“《楚辞·离骚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曹植 《公讌诗》:‘秋兰佩长坂,朱华冒緑池。’” 宋 陆游 《枕上》诗:“商略明朝当少霽,南簷风珮已鏘然。”自注:“都下新作药玉,风响如古玉珮,珩璜琚瑀悉备。”
《國語辭典》:发音(發音)  拼音:fā yīn
泛指发出声音。也用于指发出语音或乐音。如:「发音清楚正确,是播音员的基本素养。」
《國語辭典》:禁声(禁聲)  拼音:jìn shēng
放低声音。《金瓶梅》第一三回:「怪小油嘴儿,禁声些!实不瞒你,他如此这般问了你两个的年纪。」
分類:不出出声
《漢語大詞典》:笑哑哑(笑啞啞)
出声大笑。语出易·震:“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宋 梅尧臣 《戏酬高员外鲫鱼》诗:“我所共乐仲与伯,羡君赴约笑哑哑。”亦省作“ 笑哑 ”。 宋 范成大 《嘲峡石》:“顽质贾憎垂,傀状发笑哑。”
分類:出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