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党證
政党的组织部门发给党员的凭证。 茅盾 《子夜》四:“老头子欣欣然自言自语的说,从烟盘里拿过那副老光眼镜来戴好了,又仔细验看那印在党证上面的党部关防的印文。” 王愿坚 《七根火柴》:“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
《漢語大詞典》:祠部牒
祠部所颁发的度牒。 唐 宋 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释氏要览卷上:“祠部牒:此牒自尚书省祠部司出,故称祠部。”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谲知·金还酒债》:“ 荆公 素喜 俞清老 。一日谓 荆公 曰:‘吾欲为浮屠,苦无祠部牒耳。’ 荆公 欣然为具僧资,约日祝髮。过期寂然。公问故, 清老 徐曰:‘吾思僧亦不易为,祠部牒金且送酒家还债。’公大笑。”
《漢語大詞典》:批照
执照,凭证。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既承尊命恳切,晚生勉领,便给批照与次公子收执。”
分類:执照凭证
《漢語大詞典》:票盐(票鹽)
明 清 部分地区实行票法时,商贩缴纳盐税后凭政府发给的凭证运销的食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又有人焉,曰纲盐,曷变行票盐乎?省改捆,省按费,省私耗,省守候,省加派,省缓纳。”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及 道光 时改盐政, 淮北 改票盐,而商总权絀。”
《漢語大詞典》:起签(起籤)
发签。签,旧时官府拘捕人犯时发给执役差人的凭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侯爷 见异口同声,认以为实,连忙起籤,差原捕 杨洪 等,押着两名强盗作眼,同去擒拿 张权 起赃连解。”《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起籤差四个皂隶速拿 张藎 来审。”
《漢語大詞典》:期验(期驗)
犹言时代凭证。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中国 故重家族,常自尊贤。自世本以后, 晋 有 贾弼 《姓氏簿状》, 梁 有 王僧孺 《百家谱》,在 唐 元和姓纂, 宋 而《姓氏书辨证》,皆整具有期验。”
分類:凭证
《漢語大詞典》:世券
犹铁券。 明 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明史·吴良传:“封 江阴侯 ,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史·孙镗传:“ 英宗 復辟,以‘夺门’功封 怀寧伯 ,寻予世券。” 明 李贽 《刘伯温》:“袭封 诚意伯 ,增禄五百石,且予世券。”
《漢語大詞典》:马牌(馬牌)
(1).官员因公远行,支用驿站车马的凭证。《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次日把二十扛行李先打发出门。又发了一张通行的马牌,仰经过驛递。” 明 王世贞 《凤洲杂编》卷五:“司礼监掌冠婚丧祭礼仪制帛与御前勘合,赏赐笔墨书画,并长随当差内使人等出门马牌等事。”
(2).指管马的兵役。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駙马爷马牌到。” 清 刘嗣绾 《官马过》诗:“驱马不前使马鞭,马不能言马牌哭。”儒林外史第二一回:“看见庵门外拴着五六匹马,马上都有行李。马牌子跟着。”《歧路灯》第十一回:“我今日还要上 杞县 , 杞县 程老爷 请,説今日马牌子要来。”
《漢語大詞典》:路单(路單)
路条。通行凭证。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余等准明晨行,派一班战士护送,并交来路单一纸。”
分類:通行凭证
《漢語大詞典》:锡引(錫引)
古代发给商人贩卖锡的凭证。元史·食货志二:“铅锡在 湖 广 者, 至元 八年, 辰 、 沅 、 靖 等处转运司印造锡引,每引计锡一百斤,官收钞三百文,客商买引,赴各冶支锡贩卖。无引者比私盐减等杖六十,其锡没官。”
《漢語大詞典》:信定
旧时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作为凭证的聘礼。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二折:“﹝ 晏婴 云﹞:公子将腰间玉带与贤女,堪为信物。﹝公子云﹞言者当也,这玉带与他权为信定。”
《漢語大詞典》:信矢
作为凭证的令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又遣二骑持信矢,护送之。”
分類:凭证令箭
《漢語大詞典》:信箭
作为凭证的令箭。新五代史·杂传·娄继英:“ 继英 乃遣 延沼 入 魏 见 延光 , 延光 大喜,与之信箭,使阴图 许 。”
分類:凭证令箭
《國語辭典》:宣牌  拼音:xuān pái
载有官吏姓名、职级,可资證明身分的牌子。《水浒传》第三九回:「只见凳头边溜下搭膞,上挂著朱红绿漆宣牌。朱贵拿起来看时,上面雕著银字,道是:『江南两院押牢节级戴宗。』」
《國語辭典》:税单(稅單)  拼音:shuì dān
政府向人民收税所发给的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