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证 → 證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凭券(憑券)  拼音:píng quàn
作为依据的票券。如:「摸彩凭券」、「入场凭券」。
分類:凭证
《漢語大詞典》:令票
指通过关卡的凭证。 清 归庄 《黄孝子传》:“ 程 姓者,导孝子至前奏事,明日得令票遣去,孝子乃得復前。途中兵马纷拥,争前騐票,或击破其手中盖,自是不復能蔽雨。”
《國語辭典》:持节(持節)  拼音:chí jié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證,故称出使为「持节」。如:「持节守志」。唐。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2.固守节操。
《國語辭典》:击节(擊節)  拼音:jí jié
1.打拍子。又用于表示得意或赞赏之意。《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2.鼓励节操。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漢語大詞典》:绛节(絳節)
(1).古代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 南朝 梁简文帝 《让骠骑扬州刺史表》:“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絳节,金吾緹骑。”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絳节朱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蒙召》:“感吾皇宠召,趋命还朝,絳节朱轮,紫泥丹詔,履舃重登廊庙。”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十六:“絳节夹青幢,鸣珂愉且闲。”
(2).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一:“中天积翠玉臺遥,上帝高居絳节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 神霄 ,皆赐威仪,设於殿帐座外。面南,东壁,从东第一架六物:曰锦繖、曰絳节、曰寳盖、曰珠幢、曰五明扇、曰旌。”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 太清 宫殿九霞高,玉珮羣真絳节朝。” 清 吴伟业 《清凉山赞佛》诗之三:“诸天过峯头,絳节乘银鸞。”
《國語辭典》:度牒  拼音:dù dié
旧时官府发给合法出家人的證明文件。源于唐代,沿用到清代。上载僧尼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者的连署,僧尼以此牒为身分凭證,可免徭役。也称为「戒牒」。
《漢語大詞典》:传信(傳信)
乘驿站车马的凭证。《汉书·平帝纪》“在所为驾一封軺传”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律,诸当乘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
《國語辭典》:兵符  拼音:bīng fú
1.古代武将发布命令的信符。《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三国演义》第五回:「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
2.兵书。唐。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國語辭典》:书契(書契)  拼音:shū qì
1.文字。《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资治通鉴。卷一一一。晋纪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圭曰:『书籍凡有几何,如何可集?』对曰:『自书契以来,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胜计。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2.作为凭据之用的文字契约。《周礼。天官。小宰》:「六曰听取予以书契。」汉。郑玄。注:「书契,符书也。」
《漢語大詞典》:弃繻(棄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國語辭典》:凭据(憑據)  拼音:píng jù
1.凭證、證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道:『这等,你如何晓得?有甚凭据?』」《文明小史》第五三回:「有这两桩实在的凭据,人家有不相信的么?」
2.依凭、根据。唐。颜师古〈封禅议〉:「委巷浮说,不足凭据。」
《國語辭典》:国信(國信)  拼音:guó xìn
国与国间用以徵信的文书及符节。唐。张籍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著朝衣。」
《漢語大詞典》:付身
古代的一种身份凭证。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之二:“近有一项溃兵犯 瀏阳 ……遣 陈照 、 李建 等御之,已逼逐出境。杀获五十餘人,腰间得付身,皆 江西 帅司所给者,乃信传言之妄。”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近来军中之弊,以渐而革。如逃亡事故付身,有家累者批凿,无家累者焚毁,数年之间,免冒滥者多矣。”《元典章新集·吏部·儒官》:“除教授祇受勅牒,学正受中书省札付,学録、教諭并受吏部付身。”
分類:身份凭证
《國語辭典》:盐钞(鹽鈔)  拼音:yán chāo
宋代贩卖盐的證书,犹明清时的盐引。《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在官者,如旧法更印解盐钞;民间者,许贸易,渐赴买钞所,如钞法分数计给。」
《漢語大詞典》:金符
(1).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尚书璇玑钤》:“ 汤 受金符帝籙,白狼衔钩入 殷 朝。” 南朝 齐 孔稚圭 《褚先生伯玉碑》:“盖事详於玉牒,理焕於金符。”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施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 中统 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掌醖造上用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王振鹏:“后拜千户,佩金符,总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