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婆儿气(婆兒氣)  拼音:pó ér qì
老太婆的习气,指啰嗦多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朱景先是个无情无绪之人,见了手下旧使役的,偏喜是长是短的婆儿气消遣闷怀。」《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正待问他,却被他婆儿气,再四叮嘱,好做生理,切不可浪费了,我不免回答他几句。」
《國語辭典》:判断力(判斷力)  拼音:pàn duàn lì
判别断定事物的能力。如:「他对商机的判断力很强,所以做生意无往不利。」清。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类。良心》:「盖其人实乏判断力,事之是非,固不辨也,故凡所作为,无不踰越范围。」
《漢語大詞典》:入铁主簿(入鐵主簿)
北齐 许惇 办事干练,有决断,时人称为“入铁主簿”。北齐书·许惇传:“ 惇 清识敏速,达於从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
《漢語大詞典》:犬马之决(犬馬之決)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汉书·息夫躬传:“其有犬马之决者,仰药而伏刃。”
《國語辭典》:举棋不定(舉棋不定)  拼音:jǔ qí bù dìng
本指拿著棋子,不能决定下一步怎样下。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二。酷忍》:「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也。且举棋不定,前哲所戒,储位至重,岂宜数易?」
《國語辭典》:摸棱两可(摸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言语、意见或态度含糊不清。参见「摸棱两可」条。
《國語辭典》:摸棱两可(摸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语本《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比喻意见、态度或语言不明确、肯定。也作「摸棱两可」、「模棱两可」、「模棱两可」。
《國語辭典》:模棱两可(模棱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糊、不明确的意见、态度或主张等。参见「摸棱两可」条。《明史。卷二○八。余珊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國語辭典》:模棱两可(模稜兩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比喻含混、不明确的言语、意见或主张。参见「摸棱两可」条。如:「小李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不得不采模棱两可,含混的说法。」
《漢語大詞典》:临机立断(臨機立斷)
犹言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 淮 扬 海防兵备副使 刘景韶 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清 谭嗣同 《仁学》四五:“曰‘决力’,临机立断,自残不恤,如剑锋直陷,剑身亦折然。”亦作“ 临机能断 ”、“ 临机輒断 ”。北史·樊子盖传论:“ 子盖 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新唐书·杜如晦传:“ 如晦 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輒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