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7,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冠帔
独冠
貂冠
尘冠
及冠
惠文冠
小冠
免冠
脱冠
加冠
天冠
冠昏
女冠
獬豸冠
冠豸
《國語辭典》:冠帔  拼音:guān pèi
古代官家夫人的服饰。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夫人早来也!(旦冠帔上)则俺红拂。」
《漢語大詞典》:独冠(獨冠)
超越别人,独占首位。南齐书·吕安国周盘龙等传论:“ 盘龙 饶勇,独冠三军。”文献通考·经籍二:“唯 王弼 之学,独冠古今。以 弼 为本,採诸説附益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秘府二 王 之迹,独冠千古。”
《漢語大詞典》:貂冠
古代侍中、常侍之冠。因以貂尾为饰,故称。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朱轩跃马,光出电入,貂冠紫綬,宠蔼霞炤。” 宋 陆游 《紫怀叔殿院世彩堂》诗:“卷服貂冠世间有,荣悴纷纷翻覆手。”镜花缘第九七回:“原来是个老酒店,怪不得那人以貂冠换酒,可见其酒自然不同。”
《骈字类编》:尘冠(尘冠)
唐 杜牧 栽竹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國語辭典》:及冠  拼音:jí guàn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故男子年满二十岁,称为「及冠」。如:「及冠之年」、「他年甫及冠,即以书画驰誉艺林。」
《漢語大詞典》:惠文冠
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 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 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 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 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 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王先谦 集解:“ 赵惠文王 , 武灵王 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 惠文 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 清 方文 《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 惠文王 父 武灵王 效胡服时已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分類:创制
《漢語大詞典》:小冠
(1).古代高度广度皆逊于一般的冠。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郑 通里 男子 王襃 ,衣絳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宋书·五行志一:“ 晋 末皆冠小冠,而衣裳博大,风流相倣,舆臺成俗。”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高宗 即位之初, 隆祐 送小冠,谓曰:‘此祖宗閒燕之所服也。’盖在国朝,帽而不巾,燕居虽披袄,亦帽,否则小冠。”
(2).称闲时所服的便帽。 明 高启 《赠治冠梁生乞作高子羔旧样》诗:“野人散髮秋半稀,小冠宜着称短衣。”
《國語辭典》:免冠  拼音:miǎn guān
脱帽。《三国演义》第七四回:「庞德闻之,免冠顿首,流血满面而告。」《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除非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方得活。」
《漢語大詞典》:脱冠
(1).脱帽。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
(2).脱去冠冕。喻官吏去职。 南朝 宋 谢灵运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 唐 羊士谔 《息舟荆溪呈李功曹》诗:“勉君脱冠意,共匿无何乡。”
《國語辭典》:加冠  拼音:jiā guān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戴帽子。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漢語大詞典》:天冠
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晋 法显 佛国记:“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缨络。”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 洛阳 白马 , 帝释 天冠。”
《漢語大詞典》:冠昏
见“ 冠婚 ”。
《漢語大詞典》:冠婚
亦作“ 冠昏 ”。
(1).指冠礼与婚礼,礼记各有专篇记述。亦指其篇名。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关雎》《冠》《婚》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礼法冠昏,著于雅族。”
(2).谓行加冠、结婚礼。西京杂记卷四:“儿真幼矣,白太后,未可冠婚之。”
《國語辭典》:女冠  拼音:nǚ guān
在道教门中修道的女道士。《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前。」唐。元结〈登九嶷第二峰〉诗:「何人居此处,云是鲁女冠。」也作「女官」、「女黄冠」。
分類:女冠女道
《國語辭典》:獬豸冠  拼音:xiè zhì guān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漢語大詞典》:冠豸
(1).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 萧侍御 ,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