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离土(离土)  拼音:lí tǔ
大陆地区指农民不再耕作,转而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乡农(鄉農)
乡下农民。《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若近地乡农,装载穀米豆麦,不论还租完粮,尽要报税。”《平山冷燕》第六回:“ 郑秀才 便先説道:‘乡农村户,不知先生光临,有失迎候。’”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我曾芒鞋走乡曲,徧与乡农诉且哭。”
《漢語大詞典》:豳人
诗·豳风·七月备述农人生活境况。因以“豳人”借指农民。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宰秋思》:“ 陶令 欲收秫, 豳 人思誓觥。”
《漢語大詞典》:土贼(土賊)
旧时统治者对当地起义农民的蔑称。元史·仁宗纪二:“庚辰, 卢阳 , 麻阳 二县以土贼作耗,蠲其地税赋。”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 黄君 旋又逐之 巴陵 新墻市 ,土贼即时皆散。”
《漢語大詞典》:二业(二業)
(1).谓农民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指经商。后汉书·刘般传:“是时下令禁民二业。” 李贤 注:“谓农者不得商贾也。”后汉书·刘般传:“夫渔猎之事,为田除害,有助穀食,无关二业也。”
(2).别的工作。北史·卢景裕传:“避地 大寧山 ,不营世事,居无二业,唯在注解。”
(3).佛教语。两种能引生果报的业力。说法较多。《瑜珈师地论》卷九十:“有二种业,一者重业,二者轻业。復有二业,一者增进业,二者不增进业。復有二业,一者故思所造业,二者非故思所造业。復有二业,一者定所受业,二者不定所受业。”
《漢語大詞典》:还工(還工)
谓在农民相互调剂劳动力的变工过程中,已得到人家出工帮助的农户,反过来出工帮助人家。 柳青 《种穀记》五:“他想将钱折工,让 楞子 还工给他们,算是变工,倒也合算。”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你欠咱们粮,不把财宝往外拿,叫你还工。” 刘澍德 《归家》十:“活计干完了请他喝台酒,那婆娘再讲几句--大约就是你听到的那类亲热话,以后还不还工, 孙昌 就不计较了。”
《國語辭典》:庄户(莊戶)  拼音:zhuāng hù
农家。《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话说江西分宜县有两个庄户人家。」《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前日方六房里要买他的,他已经打算卖给他,那些庄户不肯。」
分類:佃户农民
《漢語大詞典》:耕氓(耕甿)
旧称农民。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收召魂魄,买土一廛为耕甿,朝夕歌謡,使成文章。”
分類:旧称农民
《漢語大詞典》:野氓
亦作“ 野甿 ”。 农民;平民。 元 戴良 《咏雪三十二韵赠友》:“列贺喧朝贵,腾欢沸野甿。”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七日奉寄会稽山人冀资嗢噱》诗:“鸟道犹宾洞,鶉襟立野氓。”
分類:农民平民
《漢語大詞典》:田丁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 晏 召其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
(2).亦称“ 田子 ”。 宋 代 苗 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民户强壮可教劝者,谓之田子、田丁,亦曰马前牌,总谓之洞丁。”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
《漢語大詞典》:催租瘢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 范成大 《劳畲耕》诗:“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漢語大詞典》:卖青(賣青)
旧时贫苦农民把未成熟的庄稼预先作价贱卖与人。 清 何澂 《台阳杂咏》:“息求五倍堪浮白,价问三郊或卖青。”
《漢語大詞典》:民屯
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 汉 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元史·兵志三:“ 世祖 至元 十二年,立 曲靖路 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有所谓民屯者,如 唐 初行民屯,及 天寳 间,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餘万斛是也。”参见“ 屯田 ”。
《國語辭典》:屯田  拼音:tún tián
1.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一面驻守,一面垦殖荒地,这种措施称为「屯田」。《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2.职官名。汉代工部尚书中,有屯田郎中,主管户口垦田,是屯田官的开始。晋置屯田尚书;南北朝设屯田郎;隋初称屯田侍郎;唐置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属工部,掌屯田政令。至清末废。
《國語辭典》:退佃  拼音:tuì diàn
1.地主收回租给农民耕种的土地。如:「如果地主退佃了,佃农就无法靠耕种生活了。」
2.舍弃、摒除。指妓女脱籍。元。王晔〈庆东原。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曲:「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暗暗的开除了双解元。」
《漢語大詞典》:退田
(1).旧指农民年老后把按人丁分给的田地退还政府。隋书·食货志:“率以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调。”
(2).退还租种的田地。宋史·食货志上二:“不愿开垦者,即许退田别佃。”
(3).犹退佃。 逯斐 《猎人小屋·红旗颂》:“更难忘1934年,红军走了白军到,地主老财夺地又退田,白匪军串门挞户,杀人放火好凶烈。”参见“ 退佃 ”。
《國語辭典》:退佃  拼音:tuì diàn
1.地主收回租给农民耕种的土地。如:「如果地主退佃了,佃农就无法靠耕种生活了。」
2.舍弃、摒除。指妓女脱籍。元。王晔〈庆东原。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曲:「明明的退佃丽春园,暗暗的开除了双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