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农谚(農諺)  拼音:nóng yàn
有关农间的谚语。往往是农民长期经验累积所得。
《漢語大詞典》:倒地
抗 日 战争时期,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按原价赎回过去贱卖给地主的土地。 方升普 《红偃师》:“上面说, 巩县 琉璃庙沟 等地,正进行‘倒地’斗争,把凡是过去荒年贱价卖出去的土地,一律按原价赎回。于是,我们也立刻行动,一个声势浩大的‘倒地’运动,便在偃师南部山区开展起来。”
《漢語大詞典》:田农(田農)
(1).农耕。《诗·周颂·臣工》“率时农夫” 唐 孔颖达 疏:“若田农之夫,非王者所亲率。”《汉书·食货志下》:“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法苑珠林卷十:“犬勤夜吠,鸡竞晓鸣,牛弊田农,马劳行阵。”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乌鹊鸣:“上以至寿考,下可宜田农。”
(2).种田的农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惆悵悯田农,裴回伤里閭。” 清 魏源 《江南吟》:“游人但説 吴 民娇,花农独为田农泪。”
《漢語大詞典》: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章子厚 与 晁 秘监 美叔 ,同生乙亥年,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元祐 间, 子厚 有诗云:‘寄语三同 晁秘监 ’,寄语乃谓此也。”
(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 刘大柱 笑眯了眼睛,替妹妹介绍道:‘这是 冯均 同志,在我家三同的。’” 陈卓乾 《两颗流弹》:“ 王书记 作了几点指示:要加强三同,做贫雇农的知心朋友。”
《漢語大詞典》:麻田
(1). 北魏 实行均田制时分配给农民种麻的土地。魏书·食货志:“诸麻布之土,男夫及课,别给麻田十亩,妇人五亩,奴婢依良。皆从还受之法。”
(2).泛指种麻的田。隋书·于仲文传:“於是 毗罗 恃众来薄官军, 仲文 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於麻田中。” 宋 苏轼 《僧伽赞》:“麻田供养 东坡 赞,见者无数悉成佛。”
《漢語大詞典》:佃客
(1). 晋 代世家豪强荫庇下的一种依附农民。晋书·食货志:“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其应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无过五十户,第三品十户,第四品七户,第五品五户……”隋书·食货志:“ 晋 自中原丧乱, 元帝 寓居 江左 ……都下人多为诸王公贵人左右、佃客、典计、衣食客之类,皆无课役。”
(2).指租种土地的佃户和佃种庄田土地的庄客。 宋 苏轼 《奏浙西灾伤第一状》:“譬如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元典章·刑部四·主户打死佃客》:“ 傅汝明 因为佃客 李小三 不伏使唤,致伤身死。” 巴金 《秋》四:“今天请佃客,三爸、四爸两个人忙不过来,我也要出去陪一下。”
《國語辭典》:鞭牛  拼音:biān niú
中国习俗在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唐。元稹 生春诗二○首之七:「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也称为「鞭春」、「打春」。
《國語辭典》:鞭春  拼音:biān chūn
中国习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县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丰收。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也称为「鞭牛」、「打春」。
《漢語大詞典》:庶氓
众农民。 唐 韦应物 《县斋》诗:“闲斋始延瞩,东作兴庶甿。”
分類:农民
《漢語大詞典》:食租
(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晋 王沉 魏书:“重名号侯爵十八级……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綬,皆不食租。”参见“ 食租衣税 ”。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呀!这是命中注定的,食租的久久是食租,耕田的久久是耕田。”
《國語辭典》:食租衣税(食租衣稅)  拼音:shí zū yī shuì
以百姓缴纳的租税为官员的薪俸。《史记。卷三○。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也作「衣租食税」。
分類:收取赋税
《漢語大詞典》:作夫
耕作之夫,农民。《商君书·徕民》:“地方百里者,……恶田处什二,良田处什四,以此食作夫五万。”《商君书·徕民》:“诸侯之士来归义者,今使復之三世,无知军事, 秦 四竟(境)之内,陵阪丘隰,不起十年征者(著)於律也,足以造作夫百万。”
分類:耕作农民
《國語辭典》:草贼(草賊)  拼音:cǎo zéi
草寇。《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七月,草贼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众数万。」
分類:起义农民
《國語辭典》:农舍(農舍)  拼音:nóng shè
农村的房舍。如:「从这儿望下去,溪水蜿蜒在碧绿的田间,一幢幢的农舍,炊烟袅袅,景致真是美极了。」
《漢語大詞典》:下农(下農)
亦称“ 下农夫 ”。 指种植条件较差而收获少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 汉 王充 论衡·别通:“耕夫多殖嘉穀,谓之上农夫;其少者,谓之下农夫。”
《漢語大詞典》:农氓(農甿)
亦作“ 农氓 ”。 农民。 明 徐渭 《代边帅寿张相公田夫人序》:“某因得奉以周旋,与甲士农甿休养而生息。”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农甿苦追求,甲卒疲转饟。” 梁启超 《译印政治小说序》:“於是彼中缀学之子,黌塾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靡不手之口之。”
分類:农民
《漢語大詞典》:田毛
指农作物。借指农民。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蔬甲喜临社,田毛乐宽征。” 王伯大 音释:“田所生者谓之毛。” 宋 刘克庄 《满江红·次韵徐使君癸亥灯夕》词:“奎文宠,崇儒教。田毛喜,宽租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