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庞德比丹(庞德比丹)  拼音:páng dé bǐ dān
Henrik Pontoppidan
人名。(西元1857~1943)丹麦小说家。多以农民及小市民生活为背景,批评社会的黑暗面。著有《人间天堂》、《死人国》、《幸福的贝鲁》。
《国语辞典》:合作农场(合作农场)  拼音:hé zuò nóng cháng
农民联合起来,组织共同耕种的合作社,集合劳力与资本,在一块土地上合力经营农业生产的方式。
《国语辞典》:耕地放领(耕地放领)  拼音:gēng dì fàng lǐng
政府所实施的农地政策,将公有耕地或由徵收而来的私有耕地出售与农民的措施。
《国语辞典》: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拼音: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
为加速农业发展所施行的政策,包括农业科学化、农业商品化、耕作机械化、农民组织化等。
《国语辞典》: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拼音:gǔ guì è nóng,gǔ jiàn shāng nóng
(谚语)粮价过高和过低都会伤害农民。《新五代史。卷五四。杂传。冯道传》:「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
《国语辞典》:童农(童农)  拼音:tóng nóng
大陆地区指未成年的农民。
《国语辞典》:糊突神  拼音:hú tú shén
山西农民为祈求免于雹灾所祭拜的神祇。
《國語辭典》:自耕农(自耕農)  拼音:zì gēng nóng
耕地全部为耕作者自有自耕的农民。
《国语辞典》:米勒  拼音:mǐ lè
Jean Francois Millet
人名。(西元1814~1875)十九世纪时,以法国农民画家闻名于世。毕生过著贫穷的生活,住在巴比逊,与科洛一起写生,善画乡村风景与田园生活等,是巴比逊派的一员。代表作有〈晚钟〉、〈拾穗〉等。
《国语辞典》:重点户(重点户)  拼音:zhòng diǎn hù
大陆地区指农村中兼营数业,其中以某一专业为经营重点的农户或农民。
《国语辞典》:自留山  拼音:zì liú shān
大陆地区指留给农民自己经营,产品归个人所有的山地。
《国语辞典》:产地价格(产地价格)  拼音:chǎn dì jià gé
农民在产地市场出售产品所卖的价格,此价格与农民关系最为密切。
《国语辞典》:末子堆  拼音:mò zi duī
北方农民利用冬天农閒时,将河边或坑道旁的泥土挖起堆在门口,称为「末子堆」。等春天或秋天时和著粪散到地里。如:「在冬天没事时,我总是和其他小朋友,跳上末子堆上玩耍。」
《国语辞典》:屯田制  拼音:tún tián zhì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徵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分军屯、民屯、商屯。《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
《国语辞典》:神农奖(神农奖)  拼音:shén nóng jiǎng
我国政府为配合农业施政,培育核心农民,加速农业升级所设立的奖项。于民国七十二年创办,每年举行一次。特就从事农、林、渔、牧生产的专业农民、青年以及农家妇女,选拔出对农村建设、技术革新、家事改进等有卓越成就和具体贡献者,以期增进农民经营农业的信心,加速农业技术现代化,开创农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