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统领(統領)  拼音:tǒng lǐng
1.统率、领导。《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杜微》:「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西游记》第九回:「叫外公奏上唐王,统领人马,擒杀此贼。」
2.统兵之官。《清史稿。卷一一七。职官志四》:「统领掌前锋政令,遴满,蒙锐兵,以时训练其艺。」《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胡统领穿著一件枣儿红的大毛袍子,没有扎腰,也没有穿马褂;头上戴著皮困秋,脚下蹬著薄京靴。」
《國語辭典》:将官(將官)  拼音:jiàng guān
我国陆、海、空三军的高级官员的通称。分上将、中将、少将三级。
《國語辭典》:指使  拼音:zhǐ shǐ
出主意叫人动手去做。《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刻却在我家!我家与他拿了去,就像是我家指使的。」
《國語辭典》:沐恩  拼音:mù ēn
1.蒙受恩宠。《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百姓赖此得免流散死亡之苦,感德沐恩,不可胜言。」
2.明清时军人对长官的自称。《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沐恩自不小心,走滑了脚,倒教老帅操心,沐恩实在感激不尽!」
《國語辭典》:校官  拼音:xiào guān
1.职官名。旧时掌管学校的官员。《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
2.陆海空军官制,在将官之下,尉官之上,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级。
《漢語大詞典》:校事
三国 时 魏 、 吴 所置掌侦察刺探官民情事的官名。是皇帝或执政的耳目。 吴 也称校官。三国志·魏志·程晓传:“ 晓 嘉平 中为黄门侍郎。时校事放横, 晓 上疏……於是遂罢校事官。”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校事:“ 魏 吴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卫。”
《國語辭典》:将领(將領)  拼音:jiàng lǐng
1.泛指高级军官。
2.率领。唐。元结 宿洄溪翁宅诗:「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
《國語辭典》:中尉  拼音:zhōng wèi
1.职官名。战国时赵国设置,负责选任官吏。秦、汉时为武职,掌京师的治安。汉武帝时,改称为「执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后,由宦官专任护军中尉,率领神策军,为皇帝禁军,防守京师。
2.依我国现行的军制,为初级军官的第二级,介于上尉与少尉之间。
《國語辭典》:军师(軍師)  拼音:jūn shī
1.职官名。在军中担任策划参谋等工作。《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邓禹为军师。」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2.替人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你权且充当一次军师,替我出个主意。」
《國語辭典》:军校(軍校)  拼音:jūn xiào
1.军中的副官。《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
2.军事学校的简称。参见「军事学校」条。
《國語辭典》:军头(軍頭)  拼音:jūn tóu
宋代御林军的头目。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故事。等子》:「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升为之。」
《漢語大詞典》:羽林郎
(1).禁军官名。 汉 置。掌宿卫、侍从。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常选 汉阳 、 陇西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凡六郡良家补。” 唐 张籍 《少年行》:“少年从猎出 长杨 ,禁中新拜羽林郎。”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白面羽林郎,含咽向重泉。”
(2).乐府杂曲歌名。 汉 辛延年 作。叙酒家女拒 霍光 家奴 冯子都 诱胁事。
《漢語大詞典》:民官
主持民政的官吏。与军官对称。《元典章·吏部二·承荫》:“今后莫若将阵亡民官与军官一体承袭。”
《漢語大詞典》:百将(百將)
(1).所有将领。荀子·议兵:“故仁人上下,百将一心,三军同力。”
(2).古代军队的下级军官。百名士兵的指挥者。《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
《國語辭典》:士兵  拼音:shì bīng
军队中的基层战士。目前我国军中士兵分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等。
《漢語大詞典》:老校
旧称年老或任职已久的下级军官。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 元 虞集 《淮南献武王庙堂之碑》:“当时之交游与老校退卒,於今略以澌尽,虽欲广闻,不可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