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晨戒
古谓军中夜半击鼓,警告士卒,使准备早起。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郑玄 注引司马法:“昬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昫。” 贾公彦 疏:“晨戒者,警众豫使严备,侵早当行。”
《漢語大詞典》:绰路马(綽路馬)
指军中巡哨的骑兵。 宋 岳飞 《奏小商桥捷状》:“今月十四日天明,据绰路马报, 临潁县 南逢 金 人绰路马,遂追赶过县三十餘里,杀死贼兵不知数目。”
《漢語大詞典》:铅码(鉛碼)
太平军军中口语。即枪炮子弹。因子弹多用铅制弹头,而弹体圆如砝码,故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妖魔或装红粉铅码,埋藏地下。”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伪军制下:“枪礮子改称铅码,火药改称红粉。”
《漢語大詞典》:千斤使
军中隐语,代称盔甲。 宋 陶谷 清异录·武器:“ 王建 初起,军中隐语,代器械之名,以犯者为不祥,至 孟氏 时犹有能道其略者……甲曰千斤使,弓曰潘尚书。”
《國語辭典》:前歌后舞(前歌後舞)  拼音:qián gē hòu wǔ
歌颂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士气旺盛。《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漢語大詞典》:牌尾
(1). 太平天囯 对军中或城中老弱残疾者的称呼。一般指年龄不足十五、六岁或超过五、六十岁的男子。 清 知非子 《金陵杂记》:“各馆牌尾,年老逾六十者,并孩童十六岁以内者。”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餘为‘牌尾’。”
(2).见“ 牌尾馆 ”。
《漢語大詞典》:牌尾馆(牌尾館)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残男子的机构。 清 谢介鹤 金陵癸甲纪事略:“ 周才太 伪巡查,性不好杀。见老而无依者,輒怜之,请於贼,议立‘牌尾馆’,使残废者守馆,老病使扫街道,拾字纸,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节:“男馆又分为‘牌面馆’与‘牌尾馆’;城中凡男子十六岁至五十岁,谓之牌面,馀为牌尾。”亦省称“ 牌尾 ”。 清 马寿龄 《金陵癸甲新乐府·牌尾馆》:“不文不武穷无归,赖有牌尾犹可依,老弱废疾并一馆,二十五人数刚满。”
《國語辭典》:士饱马腾(士飽馬騰)  拼音:shì bǎo mǎ téng
军队中的粮饷充足,士气高昂。清。李渔《奈何天》第一五出:「若还一到便攻,一攻就战,他那里士饱马腾,𠴰这里人疲马倦,子怕没有甚么好处哩。」
《漢語大詞典》:守鼜
古代军中夜间警戒所击之鼓。周礼·春官·鎛师:“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郑玄 注:“守鼜,备守鼓也。”
《漢語大詞典》:戎棨
军中仪仗。用以称主帅。旧唐书·郑从谠传:“然多难图勋,是僕射立功立事之时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无以仰陪戎棨。”
《國語辭典》:哨官  拼音:shào guān
职官名。清代军制,一哨为一百人,统领一哨的军官,称为「哨官」。
《漢語大詞典》:军政司(軍政司)
管理军中事务的官员。《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瑜 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
《漢語大詞典》:军爵(軍爵)
军中的爵位。《商君书·境内》:“军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出公。”
分類:军中爵位
《漢語大詞典》:军廥(軍廥)
军中草粮贮藏的场所。新唐书·钱徽传:“ 泽 卒,士颇希赏, 周澈 主留事,重擅发军廥,不敢给。”
《國語辭典》:钧容直(鈞容直)  拼音:jūn róng zhí
宋时宫廷仪仗中的军乐队,当时亦用以泛指乐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
《漢語大詞典》: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军中,可以不受君命约束,便宜行事。语本《孙子·九变》:“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 注:“苟便於事,不拘於君命也。”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 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三折:“你岂不闻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亦作“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史记·魏公子列传:“ 侯生 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