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冕笏
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若闲冗毕弃,则横议无已;冕笏不澄,则坐谈弥积。” 吕向 注:“冕笏,官之服饰也。”
《漢語大詞典》:挂冕
犹挂冠。 北齐 祖鸿勋 《与杨休之书》:“ 东都 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春在堂随笔卷二引《唐开成五年往生碑》:“ 遗民 挂冕, 康乐 投簪,史氏称之,其风不泯。”参见“ 挂冠 ”。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漢語大詞典》:峨冕
亦作“峩冕”。 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唐 杜甫 《往在》诗:“登阶捧玉册,峨冕聆金鐘。”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赏从频峨冕,殊恩再直庐。”峨,一本作“ 峩 ”。
分類:高冠大夫
《漢語大詞典》:绅冕(紳冕)
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人之无情,一何至此,实教义所不容,绅冕所共弃。”
《漢語大詞典》:五冕
古代帝王祭祀时戴的五种礼冠,指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周礼·夏官·弁师:“掌王之五冕,皆玄冕朱里延纽。” 郑玄 注:“冕服有六,而言五冕者,大裘之冕盖无旒,不联数也。”参阅周礼·春官·司服
《漢語大詞典》:文冕
华美的帽子。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可自见好章甫,强 越 人以文冕也。”
分類:华美帽子
《漢語大詞典》:冕黻
古代礼冠与礼服上绣的亚字形花纹。借指仕宦。 宋 王安石 《金溪吴君墓志铭》:“氏 吴 其先自 姬 出,以儒起家世冕黻。”
《漢語大詞典》:六冕
六种冕服。周礼·春官·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宋书·礼志五:“ 秦 除六冕之制,至 汉 明帝 始与诸儒还备古章。”
分類:六种冕服
《漢語大詞典》:冕冠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后汉书·舆服志下:“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说唐》第四一回:“ 李渊 再拜受命,戴冕冠,披黄袍,升大殿,即皇帝位。”
《骈字类编》:冕辂(冕辂)
冮淹为萧太傅谢舆驾亲幸表伏愿陛下赐止冕辂时停云驾则俗践知方臣蹈厚泰
《漢語大詞典》:平冕
古代天子郊祭及临轩,皇太子侍祭,王公、大臣等助祭时戴的冠冕。晋书·舆服志:“天子郊祀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黑介幘、通天冠、平冕。”晋书·舆服志:“平冕,王公、卿助祭於郊庙服之。王公八旒,卿七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綬。”隋书·礼仪志六:“皇太子……其侍祀则平冕九旒。”隋书·礼仪志六:“凡公及位从公、五等诸侯,助祭郊庙,皆平冕九旒。”
《漢語大詞典》:衣冕
衮衣和冠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北史·蠕蠕传:“寻封 阿那瓌 朔方郡公 、 蠕蠕王 ,赐以衣冕,加之軺、盖,禄从仪卫,同于戚藩。”
《漢語大詞典》:黄冕
黄色之冠。天子所服。 汉 刘向 说苑·辨物:“於是乃备黄冕,带黄绅,斋于中宫。”隋书·礼仪志六:“ 后周 设司服之官,掌皇帝十二服……祭皇地祇、祀中央上帝,则黄衣黄冕。” 宋 范仲淹 《咏史·陶唐氏》:“纯衣黄冕歷星辰,白马彤车一百春。”
分類:黄色帝王
《漢語大詞典》:释冕(釋冕)
(1).脱去冠冕。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2).引申为辞官。 晋 石崇 《思归叹》诗:“舒篇卷兮与圣谈,释冕投紱兮希 彭 聃 。”
《漢語大詞典》:裨冕
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仪礼·觐礼:“侯氏裨冕,释币于禰。” 郑玄 注:“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为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餘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礼记·曾子问:“大祝裨冕,执束帛。” 郑玄 注:“裨冕者,接神则祭服也,诸侯之卿大夫所服。裨冕,絺冕、玄冕也。士服爵弁服,大祝裨冕则大夫。”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孔子家语·辩乐》:“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王肃 注:“衮冕之属通谓之裨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