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冉冉年华老
  
树惠辞
 
老冉冉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典故
云冉冉草纤纤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八〈绝句六首〉
〈绝句六首〉其五:「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庭中藤到檐】。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國語辭典》:冉冉  拼音:rǎn rǎn
1.缓慢行进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2.柔弱下垂的样子。《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文选。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3.浓密迷漫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耳边厢金鼓连天振,征云冉冉,土雨纷纷。」明。王夫之 玉楼春。娟娟片月涵秋影词:「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高级汉语词典》:青冉冉
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
《漢語大詞典》:冉冉趋(冉冉趨)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后以“冉冉趋”指仕宦为政。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况 蓝田 美邑,黄綬清流,旋观冉冉之趋,倍庆怡怡之乐。” 宋 欧阳修 《代辞胥学士启》:“俾外掌於司刑,寻参荣於军幕,幸涖熙熙之壤,姑随冉冉之趋。”
分類:仕宦为政
《漢語大詞典》:昏冉冉
渐渐昏暗貌。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结人愁怀的碧天边,昏冉冉云轻布。”
分類:渐渐昏暗
《分类字锦》:天仙冉冉
刘言史 观绳伎诗泰陵遗乐何最真 䌽绳冉冉天仙人,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分类:杂戏
《漢語大詞典》:冉冉缠缠(冉冉纏纏)
犹慢慢腾腾。 清 悟书 《齐景公待孔子》:“老夫子领著徒弟收拾著走,你看他冉冉缠缠上了正南。”
《漢語大詞典》:冉冉悠悠
行动飘忽貌。 唐 刘言史 《送婆罗门归本国》诗:“行多耳断金环落,冉冉悠悠不停脚。”云笈七籤卷六四引《金丹诀·金华玉女说丹经》:“六宫宫主及众真飞仙,冉冉悠悠,退杳隐冥。”
分類:行动飘忽
《國語辭典》:潋潋(瀲瀲)  拼音:liàn liàn
1.水波动的样子。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诗:「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
2.迷漫的样子。晋。卢谌〈感运赋〉:「气潋潋而浸冷,霜微微而日华。」
《國語辭典》:奄冉  拼音:yān rǎn
1.形容光阴的流逝。《抱朴子。外篇。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托世飘迅而不再。」晋。陶渊明〈闲情赋〉:「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
2.因循苟且、得过且过。《晋书。卷一一一。慕容炜载记》:「圣恩齿旧,未忍遐弃,奄冉偷荣,愆责弥厚。」
《漢語大詞典》:敛敛(斂斂)
(1).恭谨貌。《水经注·河水三》引 北魏 崔浩 《广德殿碑颂》:“恂恂 南秦 ,敛敛推亡,峨峨 广德 ,奕奕 焜煌 。”
(2).同“ 瀲瀲 ”。敛,通“ 瀲 ”。光波流动貌。 唐 郑谷 《夕阳》诗:“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一本作“ 瀲瀲 ”。 宋 梅尧臣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诗:“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3).同“ 瀲瀲 ”。敛,通“ 瀲 ”。犹冉冉。缓动貌。 唐 罗隐 《投湖南于常侍启》:“仰蟾桂之高高,恐无仙骨;覩鱼鬐之敛敛,忽有痴心。”
《漢語大詞典》:诞曜(誕曜)
在水上冉冉上升的太阳。《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李善 注:“诞曜,浮曜也。”
《國語辭典》:日升月恒(日升月恆)  拼音:rì shēng yuè héng
太阳逐渐上升,月亮渐渐圆满。语本《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比喻事物渐趋兴盛圆满。今多用为祝颂之词。也作「日月升恒」。
《國語辭典》:九死  拼音:jiǔ sǐ
多次濒临死亡。比喻处于极危险的境地。《楚辞。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漢語大詞典》:楚畹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畂。”后因以“楚畹”泛称兰圃。 唐 唐彦谦 《兰》诗之二:“ 谢 庭漫芳草, 楚 畹多緑莎。”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芝兰室图:“ 蒲庵 释 来復 云:‘…… 商 巖采到连茎瑞, 楚 畹移来奕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