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80,分9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墙内
行内
内合
度内
县内
内亲
山内
内引
内辅
内差
都内
内城
内变
内学
内刚
《骈字类编》:墙内(墙内)
刘禹锡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诗见门前下
《漢語大詞典》:行内
指翰林学士。 唐 时翰林院设于宫中,因名内署。翰林学士供职于内署,故称。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唐 故事,首曹罕有掌誥者, 秉 ( 张秉 )乞退为行内,不试(“试”一作“罢”)演纶之职,遂退为度支员外郎、知制誥。”《宋史·张秉传》:“ 唐 朝故事,南省首曹罕兼掌誥,多退为行内诸曹郎。”参见“ 内署 ”。
《漢語大詞典》:内署
(1).掌内府衣物的官署。《后汉书·殇帝纪》:“其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诸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 李贤 注:“内署,掌内府衣物。”
(2).指翰林院。因院设宫禁之内,故称。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令狐相国 自 吴兴 郡守授司勋郎中,未居内署,初与学士候对,便以为有宰辅之才。” 宋 欧阳修 《谢对衣金带鞍辔马状》:“神都繁浩,常惧於旷官;内署凝严,遽叨於厕职。”
《漢語大詞典》:内合(内閤)
(1).宫中的楼房式建筑。新唐书·百官志二:“其后,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若仗在 紫宸 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
(2).安在大门左右的边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栅濠》:“其门左右,两扇内閤,俱用乾粗木密行打造。”
《漢語大詞典》:度内
计虑之内;意料之中。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宋 陆游 《跋周侍郎奏稿》:“儻人人知所勉,则北平 燕 赵 ,西復 关辅 ,实度内事也。”
《漢語大詞典》:县内(縣内)
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 夏 称县内, 殷 周 曰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 郑玄 注:“县内, 夏 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
《國語辭典》:内亲(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亲属。《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2.母亲。《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3.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4.内心亲近。《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骈字类编》:山内
水经注洮水又北径和博城东城在山内左右合博川
《漢語大詞典》:内引
到内殿谒见皇帝。因须由有关官员引领,故称“内引”。 宋 赵升 朝野类要·班朝:“内引:内殿引见,则可以少延时刻,亦或赐坐,亦或免穿执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符离之师:“明日内引, 浚 奏曰:‘ 史浩 意不可回也,恐失机会,惟陛下英断。’”
《國語辭典》:内辅(內輔)  拼音:nèi fǔ
1.在朝中辅佐君主。《汉书。卷八二。傅喜传》:「喜行义修絜,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
2.太监。《三侠五义》第一七回:「正面一张太师椅上,坐著一位束发金冠蟒袍玉带的王爷,两边有多少内辅伺候。」
《漢語大詞典》:内差
家庭内部的差事。 沙汀 《淘金记》十四:“听见丈夫饶舌,她故作生气的说:‘那么会说你怎么不去呢?’‘我倒不给那个办内差呵!’”
《漢語大詞典》:都内
(1).内府,国家的金库。史记·平準书:“乃募豪民田 南夷 ,入粟县官,而内受钱於都内。”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入穀於外县,受钱於内府也。”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二》:“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隋书·炀帝纪:“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内。”
(2).掌管国库的官吏。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都内,主臧官也。”
《国语辞典》:内城(内城)  拼音:nèi chéng
里城。古时城分为内外二层,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南齐书。卷二五。垣崇祖传》:「以郭大难守,退保内城。」
分类:内外内城
《国语辞典》:内变(内变)  拼音:nèi biàn
国家内部发生变故。《后汉书。卷五八。虞傅盖臧列传。傅燮》:「边兵多勇,其锋难当,而新合之众,上下未和,万一内变,虽悔无及。」《三国演义》第五三回:「汝欲与贼通连为内变耶?」
《國語辭典》:内学(內學)  拼音:nèi xué
1.谶纬之学。《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序》:「自是习为内学,尚奇文,贵异数,不乏于时矣!」
2.佛学。《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
《漢語大詞典》:内刚(内剛)
内心刚强。《易·坎》“行有尚” 三国 魏 王弼 注:“内亨外闇,内刚外顺,以此行险,行有尚也。” 宋 欧阳修 《再论水灾状》:“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襄州 张瓌 静默端直,外柔内刚,学问通达。”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大常寺少卿掌尚宝司事夏公行状》:“公为人宽厚简易,内刚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