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6,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惊骨
神衷
狭中
内境
中顾
褊衷
煎心
怀爱
内疚
衷心
幽欣
默悟
内志
内隐
充穷
《漢語大詞典》:惊骨(驚骨)
谓内心极其震动。 唐 孟浩然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诗:“落羽更纷飞,谁能不惊骨。” 宋 陈与义 《别大光》诗:“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
分類:内心震动
《漢語大詞典》:神衷
神明的内心。旧时常用以称颂帝王的意旨。 南朝 梁简文帝 《上皇太子玄圃园讲颂启》:“从容雅论,实会神衷。”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入对则言圣旨神衷,出论则云谁敢逆耳。”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漢語大詞典》:狭中(狹中)
(1).谓心胸狭窄。中,内心。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 张铣 注:“狭中,谓不能容人也。”
(2).古地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出游……临 浙江 ,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 狭中 渡。”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盖在 餘杭 也。”
《漢語大詞典》:内境
内心境界。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惟 李白 不修小节,放浪诗酒,内境超然,灵明无恙,合许昇躋。”
《漢語大詞典》:中顾(中顧)
(1).内心顾念。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2).回顾。 晋 索靖 《草书状》:“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
《漢語大詞典》:褊衷
褊狭的内心。 宋 梅尧臣 《思归赋》:“切切余怀,欲辞印綬,固非效 渊明 之褊衷,耻折腰於五斗。” 清 黄景仁 《恼花篇时寓法源寺》:“客来客往岂有意,而以罪我徒褊衷。”
分類:褊狭内心
《國語辭典》:煎心  拼音:jiān xīn
内心愁苦如受煎熬。南朝梁。简文帝 倡楼怨节诗:「片光片影皆丽,一声一啭煎心。」唐。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漢語大詞典》:怀爱(懷愛)
(1).心中喜爱。国语·周语中:“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韩非子·八经:“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説而计。” 陈奇猷 集释:“谓不因爱於心而偏听其言也。”
(2).内心爱戴。后汉书·循吏传·秦彭:“百姓怀爱,莫有欺犯。”
《國語辭典》:内疚(內疚)  拼音:nèi jiù
内心自觉惭愧不安。如:「由于个人的疏忽,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让他感到很内疚。」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惩难思复,心焉内疚。」晋。陶渊明〈荣木〉诗:「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國語辭典》:衷心  拼音:zhōng xīn
出自于内心。如:「衷心祝福」。《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漢語大詞典》:幽欣
内心喜悦貌。 宋 苏轼 《和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之二:“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漢語大詞典》:默悟
内心领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洪 曰:‘然师门致知格物之旨,开示来学,学者躬修默悟,不敢以知解承,而惟以实体得,故吾师终日言是,而不惮其烦。’”
《漢語大詞典》:内志
(1).内心所想。《礼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 孙希旦 集解:“志正则於心无所偏,而持弓矢也审。”
(2).指入主朝廷的志向。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知 公子光 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説以外事。”
《漢語大詞典》:内隐(内隱)
内心阴险狠毒。汉书·游侠传·原涉:“ 涉 性略似 郭解 ,外温仁谦逊,而内隐好杀。” 颜师古 注:“隐,匿其情也。” 杨树达 窥管引 李慈铭 云:“隐犹阴也。内隐者,谓其中阴贼也。”
《漢語大詞典》:充穷(充窮)
谓内心悲戚,若有所失。语出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文》:“充穷靡寄,孺慕奚凭。”参见“ 充充 ”。
《漢語大詞典》:充充
(1).悲戚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 郑玄 注:“皆忧悼在心之貌也。” 孔颖达 疏:“言亲始死,孝子匍匐而哭之,心形充屈,如急行道极,无所復去,穷急之容也。”
(2).喜悦貌。 唐 沈亚之 《与潞鄜州书》:“ 亚之 纳喜於心,充充焉捶马走僕,忘其劳,失其怠。” 元 揭傒斯 《善馀堂记》:“﹝余﹞及其门,则鷄犬不惊,童僕閒暇,皆充充然有自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