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7,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困兽
石兽
野兽
走兽
兽草
兽蹄
仁兽
兽锦
兽樽
兽穷
香兽
瑞兽
兽骇
怪兽
兽面
《國語辭典》:困兽(困獸)  拼音:kùn shòu
被围困的野兽。比喻陷于绝境的人。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困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國語辭典》:困兽犹斗(困獸猶鬥)  拼音:kùn shòu yóu dòu
被围困的野兽尚且作最后的挣扎。比喻人在绝境中仍奋力抵抗,不肯降服。《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
《漢語大詞典》:石兽(石獸)
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兽形石雕。其种类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级。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济南 平陵城 北石兽,一夜中忽移在城东南 善石沟 ,上有狼狐千餘迹随之,迹皆成路。”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然则墓前石人、石兽、石柱之属,自 汉 代而有之矣。” 元 赵孟俯 《岳鄂王墓》诗:“ 鄂王 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碑碣石兽:“ 唐 律,诸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
《國語辭典》:野兽(野獸)  拼音:yě shòu
生长在山野间非经人工饲养、繁殖的兽类。《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國語辭典》:走兽(走獸)  拼音:zǒu shòu
泛指兽类。《文选。宋玉。高唐赋》:「状似走兽,或象飞禽。」《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骈字类编》:兽草(兽草)
小学绀珠六工土金石木兽草
《骈字类编》:兽蹄(兽蹄)
孟子见鸟迹下
《漢語大詞典》:仁兽(仁獸)
麒麟的别名。古代传说麒麟口不食生物,足不践生草,有王者则至,为仁德之兽。《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文选·刘祯〈公宴诗〉》:“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 刘良 注:“仁兽,麟也。”
《漢語大詞典》:兽锦(獸錦)
织有兽形图案的锦绣。 南朝 梁 刘邈 《秋闺》诗:“灯前量兽锦,簷下织花纹。”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清 朱彝尊 周筼 《竹炉联句》:“羊脂鏤躞玉,兽锦束腰絭。”
《漢語大詞典》:兽樽(獸樽)
盖上雕绘兽形的酒樽。古多为朝廷宴饮用具。晋书·礼志下:“正旦元会,设白兽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 宋 秦观 《代贺元会表》:“职拘藩国,莫瞻龙袞之升;心折宸居,但想兽樽之列。”
《骈字类编》:兽穷(兽穷)
韩诗外传颜渊曰兽穷则齧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香兽(香獸)
(1).晋书·外戚传·羊琇:“ 琇 性豪侈,费用无復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 洛下 豪贵咸竞效之。”后遂以“香兽”指用炭屑匀和香料制成的兽形的炭。 唐 孙棨 《题妓王福娘墙》诗:“寒绣衣裳餉 阿娇 ,新团香兽不禁烧。”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2).兽形的香炉。 宋 洪刍 香谱·水浮香:“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鳧鸭之状,空中以然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復有雕木埏土为之者。”宋史·礼志十六:“殿上陈锦绣帷帟,垂香毬,设银香兽前槛内。”
《國語辭典》:瑞兽(瑞獸)  拼音:ruì shòu
象徵吉祥的兽类。如:「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
《漢語大詞典》:兽骇(獸駭)
野兽惊窜。亦以形容慌乱状。孙子·行军:“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 杜牧 注:“凡敌欲覆我,必由他道险阻林木之中,故驱起伏兽骇逸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当 秦 罢侯置守之后,民疲 秦 役,天下土崩,或岁改主,或月易公,鸟惊兽骇,莫知所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花老虎:“ 苗 匪既知王持重不战,乃兽骇豕突。”
《国语辞典》:怪兽(怪兽)  拼音:guài shòu
奇怪而罕见的野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于庖。」
《漢語大詞典》:兽面(獸面)
(1).兽形的面具。《隋书·柳彧传》:“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2).指野兽头面的图像。宋书·魏胜传:“ 胜 尝自创如意战车数百两,砲车数十两,车上为兽面木牌……可蔽数十人。”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雷文绕杖节,兽面出佩璜。”
(3).指如野兽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