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兼美
兼二
兼营
兼明
兼摄
兼至
兼才
兼掌
兼存
两兼
兼优
兼秋
兼葭
兼施
兼利
《漢語大詞典》:兼美
(1).指生活的各方面都豪华奢侈。《晋书·齐王攸传》:“又都邑之内,游食滋多,巧伎末业,服饰奢丽,富人兼美,犹有 魏 之遗弊。”
(2).犹言完善,样样擅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閒焉。” 宋 姜夔 续书谱·总论:“古人有专工正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
《韵府拾遗 寘韵》:兼二
关朗易传天数以三兼二地数以二兼三奇耦虽殊错综各等
《國語辭典》:兼营(兼營)  拼音:jiān yíng
同时经营。如:「这家茶艺馆兼营茶叶批发。」
《漢語大詞典》:兼明
谓在主业之外,附带通晓他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算术亦是六艺要事,自古儒士论天道,定律歷者,均学通之。然可以兼明,不可以专业。”
《漢語大詞典》:兼摄(兼攝)
谓本职外同时代理其他职务。礼记·丧服小记“士不摄大夫” 唐 孔颖达 疏:“此谓士丧无主,不敢使大夫兼摄为主也。”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储宫之有左右春坊,犹朝廷之有翰林……其有迁转,则视其班级高下,或相出入,或相兼摄。”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此外各埠可相机设法,或以就近领事兼摄,或选殷商为绅董,畀以副领事之名。”
《韵府拾遗 寘韵》:兼至
吴志孙策传注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
《漢語大詞典》:兼才
见“ 兼材 ”。
《漢語大詞典》:兼材
亦作“ 兼才 ”。 兼具各种才能。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兼材之人,与国体同。欲观其一隅,则终朝足以识之;将究其详,则三日而后足。”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新建 抗疏定乱,信文武之兼材。” 清 王晫 今世说·术解:“ 方 名 其义 , 江 南 桐城 人,天才横溢,不让其兄。力矫健,能腾身屋上,履如平地。时推为兼才。”
分類:兼具才能
《国语辞典》:兼掌  拼音:jiān zhǎng
同时掌理。《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允副朝端,兼掌屯卫。」《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
《漢語大詞典》:兼存
都存有;都具备。 唐 杜甫 《秋峡》诗:“常怪 商山 老,兼存翊赞功。” 唐 李铣 《孙武试教妇人战赋》:“盖利德之并用,故文武而兼存。”
《漢語大詞典》:两兼(兩兼)
兼具两方面;两方面兼而有之。《后汉书·延笃传》:“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北史·高颎传:“﹝ 高熲 ﹞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
分類:兼具
《高级汉语词典》:兼优  拼音:jiān yōu
指一人在几个方面均较突出
分类:兼优
《漢語大詞典》:兼秋
形容时间长久。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作》诗:“倐悲坐还合,俄思甚兼秋。”
分類:时间长久
《漢語大詞典》:兼葭
犹蒹葭。芦苇。比喻柔弱微贱者。 明 陆采 《怀香记·毕姻封锡》:“情缘契合夸占凤,兼葭上倚乔松。”
《漢語大詞典》:兼施
(1).《孟子·离娄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 周公 想兼学 夏 、 商 、 周 三代之王而施行 禹 、 汤 、 文 、 武 之政。后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宋 朱熹 《仰思》诗之二:“王事兼施吾岂敢,儻容思勉议成功。”
(2).犹并举。 明 高启 《威爱论》:“威爱之道所以兼施并行而不可偏废者也。”
《漢語大詞典》:兼利
谓使(天下万物)一并受到利益。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庄子·天下:“ 墨子 氾爱兼利而非鬭。” 成玄英 疏:“普氾兼爱,利益羣生。”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