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7,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留客住
顿兵
提刀
消兵
铁杖
夜战
库兵
操兵
萧斧
戈殳
韬弓
刀槊
铠仗
五戎
兵匠
《國語辭典》:留客住  拼音:liú kè zhù
旧时一种有倒钩的枪形武器,因可把人拉倒拖回,故称为「留客住」。《水浒传》第二回:「外面火把光中,照见钢叉、朴刀、五股叉、留客住,摆得似麻林一般。」
《漢語大詞典》:顿兵(頓兵)
(1).驻屯军队。后汉书·耿弇传:“若先攻 西安 ,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顿兵 岐 梁 下,却跨沙漠裔。”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惟 老官屯 有贼垒,为前岁 额尔登额 顿兵处。”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五个月的战争,使 德 军既没有打进 高加索 油田,也没有打下 斯大林格勒 ,迫使 希特勒 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2).停战,按兵不动。 三国 蜀 诸葛亮 《绝盟好议》:“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周书·贺拔胜传:“大王帝室藩维,与国休戚,受任征讨,理宜唯敌是求,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明 刘基 《浙东处州分府元帅石末公德政记》:“女辈虽非与盗通,然顿兵玩寇,以致蔓延,不为无罪。”
(3).损坏兵器。谓打仗而有损失。顿,通“ 钝 ”。《左传·昭公十五年》:“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 杨伯峻 注:“ 襄 四年《传》:‘甲兵不顿。’ 孔 疏:‘顿谓挫伤折坏。’此同。兵指兵器。” 汉 王充 论衡·福虚:“使 宋 楚 之君合战顿兵,流血僵尸,战夫禽获。”孙子·谋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宋 张预 注:“以完全立胜於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兵强之利。”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制胜》:“太守 张文锦 ,与守备 杨鋭 等合谋,令军士鼓譟,登城大駡,激怒逆 濠 ,使顿兵挫鋭于坚城之下。”
《國語辭典》:提刀  拼音:tí dāo
带刀、拿刀。《三国演义》第三回:「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
分類:兵器
《漢語大詞典》:消兵
(1).销兵。销熔兵器。 唐 顾况 《乐府》:“《国风》新正乐,农器近消兵。”
(2).销兵。销毁兵器。表示偃武修文。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无心斯格物,克己自消兵。”一本作“ 销兵 ”。
(3).减少兵员。 唐穆宗 时, 萧俛 与 段文昌 当国,谓四方无虞,劝帝密诏天下镇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谓之“消兵”。见旧唐书·萧俛传新唐书则谓每十人岁限一人逃死不补,谓之“销兵”。
《漢語大詞典》:铁杖(鐵杖)
(1).古兵器名。铁制的棍棒。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乃使力士 石番 以铁杖击 圣 ,中断之。”
(2).铁手杖。东观汉记·郅恽传:“ 芒 守丞 韩龚 受大盗 丁仲 钱…… 惲 怒,以所杖铁杖捶 龚 。”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每向铜人话畴昔,故教铁杖鬭清坚。” 黄溥 《闲中今古录》引 明 钱唐 《献明太祖》诗:“好风吹步上京师,铁杖麻鞋见天子。”
《國語辭典》:夜战(夜戰)  拼音:yè zhàn
夜间战斗。如:「敌军在激烈的夜战中损失惨重,黎明时即宣布投降。」《后汉书。卷七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公孙瓒》:「每闻有警,瓒辄厉色愤怒,如赴雠敌,望尘奔逐,或继之以夜战。」
《國語辭典》:库兵(庫兵)  拼音:kù bīng
1.库中贮藏的兵器。《淮南子。泰族》:「故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汉书。卷一○。成帝纪》:「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
2.守卫仓库的士兵。
《國語辭典》:操兵  拼音:cāo bīng
训练军队。如:「国军将士顶著烈日,在广场上操兵,勤练战技。」
《漢語大詞典》:萧斧(蕭斧)
古代兵器斧钺。萧,通“ 肃 ”。说文·艸部“萧,艾蒿也。从艸,肃声” 清 段玉裁 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鉞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讐於弱 薛 ,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剉春葱。” 清 吴伟业 《退谷歌》:“ 武陵 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魏都赋〉 李周翰 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 徐锴 《说文解字繫传·艸部·萧》
《漢語大詞典》:戈殳
戈和殳。亦泛指兵器。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丹旗燿野,戈殳晧旰。” 唐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鼙鼓喧雷电,戈殳凛雪霜。”戈殳,一本作“ 戈剑 ”。
分類:兵器
《國語辭典》:韬弓(韜弓)  拼音:tāo gōng
置弓于弓套之内。《诗经。周颂。时迈》「载櫜弓矢」句下唐。孔颖达。正义:「櫜者弓衣,一名韬。故内弓于衣,谓之韬弓。」
《漢語大詞典》:刀槊
刀和长矛。泛指兵器。晋书·苻生载记:“ 洪 大惊,鞭之。 生 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僧诅鬼路駡,聚刀槊,期以死竞。”元史·郭德海传:“夜大雪,深三尺,沟中军僵立,刀槊冻不能举。”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籍其名於官,授以刀槊,教之击刺。”
分類:长矛兵器
《國語辭典》:铠仗(鎧仗)  拼音:kǎi zhàng
铠甲和兵器。《三国志。卷三○。魏书。东夷传》:「以弓矢刀矛为兵,家家自有铠仗。」《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分類:铠甲兵器
《漢語大詞典》:五戎
(1).五种兵器。
(2).古代泛指我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五戎、六狄之人民。”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诗:“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3).五种兵车。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闕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之萃” 汉 郑玄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所谓五戎也。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车,横陈之车也;闕车,所用补闕之车也;苹,犹屏也,所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4).五种导致战争之道。逸周书·柔武:“维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观幸时,政匱不疑;二曰狱讐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注:“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兵匠
制作兵器的工匠。宋史·职官志三:“兵匠有闕,则随以缓急招募。”宋史·职官志三:“分案六:曰工作,曰营造,曰材料,曰兵匠,曰检法,曰知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