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31,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关
关白
关念
灵关
款关
关国
帝关
关怀
竹关
楚关
鬼门关
花关
关令
斩关
阳关曲
《漢語大詞典》:两关(兩關)
(1). 玉门关 和 阳关 的合称。汉书·西域传序:“其后驃骑将军击破 匈奴 右地,降 浑邪 、 休屠王 ,遂空其地,始筑 令居 以西,初置 酒泉郡 ,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 武威 、 张掖 、 敦煌 ,列四郡,据两关焉。”
(2).泛指西北边塞。《隋书·史祥传》:“昔岁劳公问罪 河 朔,贼尔日塞两关之路,据仓阻 河 ,百姓胁从,人亦众矣。” 明 袁宏道 《感事》诗:“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3).指 南口 、 北口 。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六:“ 居庸 千古翠屏环,飞骑将军驻两关。”
《國語辭典》:关白(關白)  拼音:guān bó
陈述、禀告。《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奄郑虎臣报冤》:「埋得定当,方将病状关白太守赵分如。」
《漢語大詞典》:关念(關念)
关心挂念。 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宋 苏轼 《与米元章书》之二五:“岭海八年,亲友旷絶,亦未尝关念。” 茅盾 《子夜》四:“然而一心关念着讨债不着的 曾沧海 却竟忽略了这个不懂规矩,他截断了 阿二 的话,拍着桌子怒喊。”
分類:关心挂念
《漢語大詞典》:灵关(靈關)
(1).山名。在今 四川 宝兴 南。文选·左思〈蜀都赋〉:“廓 灵关 而为门,包 玉垒 而为宇。” 刘逵 注:“ 灵关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汉寿 界。”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杜宇 称帝……乃以 褒斜 为前门, 熊耳 、 灵关 为后户。” 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味出 灵关 之阴,旨玠 玉津 之澨。”
(2).指险要的关隘。 南朝 梁 吴均 《边城将》诗之二:“僕本边城将,驰射灵关下。” 唐 王勃 《三国论》:“乃知德之不修,栈道灵关不足恃也。”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杰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内阻,灵关外包。”
(3).道教语。指仙界的关门。 唐 吴筠 《高士咏·河上公》:“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宝於 玄圃 ,攀飞梯於灵关。”
(4).道教语。指人体内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黄庭内景经·仙人:“火兵符图备灵关。” 梁丘子 注:“诸图可以守备灵关,即三关四关等身中具有之。”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镇灵关,拘魂御魄,万神自欢。”
《國語辭典》:款关(款關)  拼音:kuǎn guān
1.叩关。《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由余闻之,款关请见。」
2.叩门。唐。元稹 春月诗:「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漢語大詞典》:关国(關國)
指乡关故国。 南朝 梁 江淹 《还故国》诗:“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簧。” 唐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诗:“关国通 秦 限,波涛隔 汉 川。”
分類:关国故国
《漢語大詞典》:帝关(帝關)
天帝、天子的宫门。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於是怨帝关之遂岨,悵平原之何极。” 唐 张乔 《哭陈陶》诗:“神理今难问,予将叫帝关。”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四:“‘冰’字 唐 书音作去声。 欧阳文忠公 诗乃有‘独宿冰厅梦帝关。’,冰字作平声用。”
《國語辭典》:关怀(關懷)  拼音:guān huái
关心、牵挂。《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理人听颂,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漢語大詞典》:竹关(竹關)
竹门。借指简陋的居室。 唐 张籍 《经王处士原居》诗:“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庭閒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分類:简陋居室
《漢語大詞典》:楚关(楚關)
楚国 关塞。泛指 楚 境。 南朝 宋 鲍照 《〈凌烟楼铭〉序》:“东临 吴 甸,西眺 楚 关。奔 江 永写,鳞岭相葺。” 唐 孟浩然 《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诗:“兄弟游 吴国 ,庭闈恋 楚 关。”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十:“帝宠贤王入 楚 关,扫清 江 汉 始应还。”
分類:关塞
《國語辭典》:鬼门关(鬼門關)  拼音:guǐ mén guān
1.传说中阴阳交界的关口。如:「据闻农历七月初一日,鬼门关大开。」后多用以指阴间。如:「他已一命呜呼,进了鬼门关。」
2.地名。位于今广西北流县西。因多瘴病,十去九不回,故称为「鬼门关」。后比喻极为凶险的地方或极难度过的关头。如:「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被驾驶人视为鬼门关。」
《骈字类编》:花关(花关)
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
《國語辭典》:关令(關令)  拼音:guān lìng
职官名。唐朝各关口所置的令丞,负责稽查行人及控制往来交通。
《漢語大詞典》:斩关(斬關)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漢語大詞典》:阳关曲(陽關曲)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國語辭典》:阳关三叠(陽關三疊)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乐曲名。本为唐朝王维所作〈渭城曲〉诗,后人将之谱为送别之曲。今仅存琴歌谱,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为「阳关三叠」。今亦有纯粹演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