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周崩摧
  
共工折
 
共工触不周
 
天柱倾
 
天柱折
 
懮天缺
 
折天柱
 
折柱
 
昆仓倾砥柱
 
触天柱
 
头触不周折

相关人物
共工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80~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2~
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典故
共工触断天柱
 
天倾西北

相关人物
共工氏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50~
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典故
流幽州

相关人物
共工


《尚书》卷三〈虞书·舜典〉~40~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本纪〉~28~
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尚书》及《大戴礼》皆作『幽州』。《括地志》云:『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

例句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鲧死羽。 韩愈 永贞行

《國語辭典》:共工  拼音:gōng gōng
1.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后裔。相传与颛顼争天子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导致天柱折,地维绝。见汉。王充《论衡。谈天》。又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也称为「康回」。
2.职官名。尧时负责治水及掌百工事宜的官吏。《书经。尧典》:「共工方鸠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