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瑞  拼音:liù ruì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诸侯于朝聘时所持的六种玉制信符,以别尊卑。《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四花
亦作“ 四华 ”。
(1).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投(黄莲华)。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是以徧动六地,普雨四花。” 唐 李邕 《大相国寺碑》:“云廓八景,雨散四花。国土威神,塔庙崇丽,此其极也。” 唐 灵澈 《送鉴供奉归蜀宁亲》诗:“双树欲辞金锡冷,四花犹向玉阶飞。”
(2).佛教语。仿大般涅槃时的娑罗双树,在棺椁四方各竖一对白莲花或白造花,称为四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众修黄箓斋词》:“备玉籩金豆之仪,陈十极四华之礼。”
《漢語大詞典》:谷璧(穀璧)
六瑞之一。古代子爵诸侯所执之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 郑玄 注:“穀,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二玉,盖或以穀为饰,或以薄为瑑饰,璧皆径五寸。”
《國語辭典》:躬圭  拼音:gōng guī
古代的祥玉,乃六瑞之一。为伯爵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漢語大詞典》:信圭
相传 周 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侯爵所执。信,通“ 身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端,以等邦国……侯执信圭。” 郑玄 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国语·周语上“为贄币、瑞节以镇之” 三国 吴 韦昭 注:“瑞,六瑞:王执镇圭,尺二寸……侯执信圭,七寸。”
《國語辭典》:瑱圭  拼音:tià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礼。秋官司寇。小行人》:「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也称为「镇圭」。
《國語辭典》:镇圭(鎮圭)  拼音:zhèn guī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汉。郑玄。注:「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也称为「瑱圭」。
《国语辞典》:析圭分土  拼音:xī guī fēn tǔ
古代帝王以土地分封诸侯时,以玉圭做成六瑞,分别交由君王及大臣掌持,以分别爵等高低。通常由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縠璧,男执蒲璧。
《漢語大詞典》:身圭
古代 周 制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身圭,六瑞之一,为侯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侯执信圭” 汉 郑玄 注:“信当为身,声之误也。身圭、躬圭,盖皆象以人形为瑑饰,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寸。”
六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三昧也。三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众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也。此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法华经前必示现之教化法式。见法华经序品。
【佛学常见辞汇】
佛要说法华经时,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所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法华六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瑞)
六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三昧也。三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众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也。此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法华经前必示现之教化法式。见法华经序品。
【佛学常见辞汇】
佛要说法华经时,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所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六瑞──法华六瑞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谓法华一经,妙理玄微,人难信受。故先以瑞相警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渴仰,则闻法染心,妙道易阶,密有所表,故具明六瑞焉。
〔一、说法瑞〕,谓佛将说法华,先说无量义经,而为法华作序。从一法说无量义,会无量义归于一法,故无量义经为法华会多归一之序。经云: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是也。且说法乃佛之常仪,何得为瑞?盖佛说无量义经虽竟,时众不散,待于后闻,此事奇特,与常说异,故名说法瑞。
〔二、入定瑞〕,谓佛将说法华,而欲会多归一,故先入此无量义处定。经云:入于无量义处三昧。是也。且入定亦佛之常仪,何得为瑞?盖佛虽入开定,意在合定,与常入定有异,故名入定瑞。(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开定者,即无量义处定也。合定者,即法华会多归一之定也。)
〔三、雨华瑞〕,谓佛将说法华,故天雨四华,以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诸菩萨,当获成佛之因,故名雨华瑞。经云:天雨曼陀罗等四华。是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梵语曼陀罗,华言适意,又云白华。四华者,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也。)
〔四、地动瑞〕,谓佛将说法华,故地六种震动,以表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六番破无明惑也。为无明盘鳐,未曾侵毁,方将破坏,故先动地以表之,故名地动瑞。经云: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也。(六种震动者,一动、二起、三涌、四震、五吼、六击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也。妙觉者,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
〔五、众喜瑞〕,谓大众既见雨华动地,知佛世尊必说大法,欣跃内充,以表大机当发。经云: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是也。且喜怒人之常情,何得为瑞?盖天华悦眼,地动震心,是外瑞;心喜是内瑞,非常之喜昔虽曾有,而不为喜所动,今为喜动,而能一心观佛,故名众喜瑞。
〔六、放光瑞〕,谓佛将说法华,先放毫光,照于此土,以至他土,与常放光有异,故名放光瑞。经云:佛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