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府拾遗 灰韵》:公来(公来)
后汉书郡国志琅邪国有郓亭有邳乡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漢語大詞典》:陶公
(1).指 晋 陶侃 。《晋书·陶侃传》:“尚书 梅陶 与亲人 曹识 书曰:‘ 陶公 机神明鉴似 魏武 ,忠顺勤劳似 孔明 , 陆抗 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性检厉,勤於事。” 唐 李商隐 《潭州》诗:“ 陶公 战舰空滩雨, 贾傅 承尘破庙风。”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2).指 陶安公 。传说中的神仙。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 陶公 矍鑠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3).指 唐 陶沔 。 唐 开元 末, 陶沔 与 李白 、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徕山 下之 竹溪 ,日纵酒酣歌,时号“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 陶公 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题注:“《山东通志》: 半月臺 ,在旧 单县 城东北隅,相传 陶沔 所筑。”
(4).指 晋 陶潜 。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既传 苏子 之书,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诗:“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陶公 。” 明 高启 《因病不饮》诗:“斯味 禹 所恶,摄生笑无功。从此便可止,赋诗继 陶公 。”按, 陶潜 有《止酒》诗。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后,际易代之时,欲言难言,时时寄託,不独《咏荆軻》一章也。”
《韵府拾遗 东韵》:非公
唐书选举志牧守将帅或选用非公则吏部兵部得察而举之
《國語辭典》:公案 拼音:gōng àn
1.官署治理公事用的桌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快把公案打扫的乾净,大人敢待来也。」也作「书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2.人事争执的案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们拆姘头拆不好,所以请了包打听的夥计来,替他们判断这件公案。」
3.宋人话本分类之一。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百戏伎艺》:「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铁骑、公案、史书历代君臣将相故事话本,或讲史,或作杂剧,或如崖词。」
4.以古代禅师开悟的故事、非逻辑的言行,作为参禅时思惟的内容。这类的故事或言行,称为「公案」。
《漢語大詞典》: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沈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沈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國語辭典》:公府 拼音:gōng fǔ
1.君府。《左传。昭公四年》:「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2.三公的官府。《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2.三公的官府。《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公府门巷,宾客填集,送去迎来,财货无已。」
《漢語大詞典》:公衙
亦作“ 公牙 ”。 封建时代的衙门。《旧唐书·舆服志》:“京文官五品已上,六品已下,七品清官,每日入朝,常服絝褶,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代通谓府廷为公衙,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或云:‘公门外刻木为牙,立子门侧,以象兽牙。军将之行,置牙竿首,悬旗于上。’其义一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近代通谓府庭为公衙,即古之公朝也,字本作‘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是军中听号令,必至牙旗之下,称与府朝无异。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 元 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讼简公衙静,民安士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