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49,分13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拾得
刘向
庾信
苏轼
岳飞
李广
知礼
嵇康
蔡京
崇德
曾参
江淹
陆贾
裴度
潘岳
《国语辞典》:拾得  拼音:shí dé
1.拣获、拾取。如:「他于路旁拾得一百块。」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约西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在世,生卒年不详。相传天台山国清寺僧丰干行至赤城,于道傍拾获,遂携入寺中为僧,故称为「拾得」。与寒山子交游,有偈词,附于《寒山集》中。
《国语辞典》:刘向(刘向)  拼音:liú xiàng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汉沛县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四代孙。元帝时为中垒校尉,故世称刘中垒。后因权臣专政,被废十多年。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并且编订了《战国策》、《楚辞》、《孙卿新书》。
《国语辞典》:庾信  拼音:yǔ xìn
人名。(西元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朝梁新野人。梁元帝即位,任为右卫将军,后元帝使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信留长安,并任官;北周代魏,信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北朝达二十七年,世称「庾开府」。庾信前期作品,文藻艳丽,与徐陵齐名,时称「徐庾体」;后期作品,常有乡关之思,风格一变为沉郁,语言清新。著有《庾开府集》。
《国语辞典》:苏轼(苏轼)  拼音:sū shì
人名。(西元1036~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长子。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轼上书痛陈不便,得罪安石,被连贬数州。在黄州时,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累官至端明殿侍读学士。卒谥文忠。著有《东坡集》、《东坡词》等。
《国语辞典》:岳飞(岳飞)  拼音:yuè fēi
人名。(西元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大破金兵于郾城,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罪而死于狱。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国语辞典》:李广(李广)  拼音:lǐ guǎng
人名。(?~西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西汉名将。善骑射。文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匈奴畏避,不敢犯境,并称其为「飞将军」。后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因迷失道路,自以为耻,不愿受审,遂自刎而死。
《国语辞典》:知礼(知礼)  拼音:zhī lǐ
1.通晓礼节。《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又在外边学得恁知礼,会打躬作揖!」《红楼梦》第六六回:「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约言,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幼年出家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义。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请住持四明祥符寺,广弘天台宗教法,学徒云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创设念佛施戒会,结合僧俗万馀人同修念佛、发菩提心。从唐会昌毁佛以来,天台宗渐趋衰微,至知礼天台宗始蔚然中兴。著有《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四明十义书》二卷等传世,著名弟子有尚贤、本如、梵臻等。
《国语辞典》:嵇康  拼音:jī kāng
人名。(西元223~262)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博学有奇才,不与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好老、庄之学,擅四言诗。与山涛、阮籍等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后为司马昭所害死。著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
《国语辞典》:蔡京  拼音:cài jīng
人名。(西元?~1126)字元长,宋仙游人。性凶谲,徽宗时为尚书右仆射,进司空,拜太师,封魏国公,屡罢屡起,凡四出执政,遍布戚党,疾视人民。晚年昏眊,委政于其子,奸恶不亚于父,遂致靖康之变,钦宗立,遭贬而亡。
《国语辞典》:崇德  拼音:chóng dé
1.尊崇有德的人。《书经。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礼记。王制》:「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
2.充盛道德。《论语。颜渊》:「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3.发扬盛德。《易经。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4.县名。位浙江省杭县东北,城濒运河,旧称为「石门」。
5.清太宗的年号(西元1636~1643)。
《国语辞典》:曾参(曾参)  拼音:zēng shēn
人名。(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时鲁国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曾点之子,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传《大学》为其所述;又作《孝经》,以其学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后世尊称为「宗圣」、「曾子」。
《国语辞典》:江淹  拼音:jiāng yān
人名。(西元444~505)字文通,南朝梁河南考城人。出身孤寒,性沉静好学,仰慕司马相如与梁鸿的为人。曾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擅长诗文,风格幽深奇丽,与鲍照较为相近。著有《前后集》及《齐史十志》。
《国语辞典》:陆贾(陆贾)  拼音:lù jiǎ
人名。(西元前240~前170)秦末楚人,从汉高祖定天下,长于口辩。曾出使南越招谕赵佗,拜为太中大夫。时于高祖前称说诗书,帝乃令著秦、汉所以兴亡之故,因成《新语》十二篇。亦擅辞赋,《汉书。艺文志》分辞赋为四派,其中一派即以陆贾为首。作品已佚。
《国语辞典》:裴度  拼音:péi dù
人名。(西元765~839)字中立,唐代名臣,闻喜人。宪宗时为宰相,封晋国公,入知政事,正色立朝,言无不尽,神观迈爽,操守坚正,卒谥文忠。
《国语辞典》:潘岳  拼音:pān yuè
人名。(?~西元300)字安仁,西晋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美姿仪,出洛阳道,妇人尝萦绕投果。为文词藻绝丽,尤长于哀诔,有悼亡诗,为世传诵。后孙秀诬以谋反,族诛。也称为「潘河阳」、「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