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旅行支票  拼音:lǚ xíng zhī piào
一种为使旅客免除携带现金的困扰,而发行的支票。旅客向银行购买旅行支票时,必须先在支票上签名,使用时再签名以核对笔迹。其结汇时的汇率与现金不同。由于方便携带,所以流通数量日增。
《国语辞典》:免冠解印  拼音:miǎn guān jiě yìn
脱下官帽且免除其印信。比喻辞去官职的意思。《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
《国语辞典》:回避学习(回避学习)  拼音:huí bì xué xí
学习对某一刺激做正确的反应,以免除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
《国语辞典》:直销式传销制度(直销式传销制度)  拼音:zhí xiāo shì chuán xiāo zhì dù
一种强调免除中间剥削、使利益回归消费者及推销者的行销经营理念。销售方式先经由消费者购买产品,并介绍他人也成消费者后,乃递升成为会员,介绍人并可藉此获取特定比率的佣金及绩效奖金。因其利润优渥,诱惑性大,因此会员可至无穷,而形成金字塔状的行销结构。此法运用于企业中,业者若居心不良、存心诈欺敛财,则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害者,甚至引发经济风暴。也称为「多层次传销」、「老鼠会」、「传销」。
《国语辞典》:在所不免  拼音:zài suǒ bù miǎn
无论如何很难免除、避免。如:「他出门在外接受社会的历鍊,吃点苦在所不免。」也作「在所难免」。
《国语辞典》:搭脚儿(搭脚儿)  拼音:dā jiǎo ér
找寻代步的工具,以免除长途跋涉的辛劳。
《国语辞典》:免帖  拼音:miǎn tiě
请假单,免去当差的官文书。比喻免除一切相关事务。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张鼎,与你十个免帖,放你十日休假,假满之后,再来办事。」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四折:「好探子也!与你两只羊,两瓶酒,十个免帖,回本营去。」
《国语辞典》:不能自免  拼音:bù néng zì miǎn
不能免除自己。《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
分类:免除自己
《国语辞典》:独角赦书(独角赦书)  拼音:dú jiǎo shè shū
角,封。独角赦书指仅免除一人罪行的文书。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三折:「陛下,这两个贼子,久后必然造反,告一纸独角赦书,赦了老臣之罪咱。」
《漢語大詞典》:关税同盟
通过缔结协定,成员国间货物流通免除或基本免除关税的国家集团。有完全的关税同盟和不完全的关税同盟两种,前者订有共同税则、将关税国境合而为一,后者没有订立对外共同税则、只是互相免征关税。
《漢語大詞典》:辞役钱(辭役錢)
宋 时,乡里的保正为免除差役,向县吏交纳的一种钱款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辛丑,臣僚言:‘州县被差执役者,率中下之户,产业微薄,一为保正,鲜不破家。昔之所管者,不过烟火、盗贼而已,今乃至於承文引,督租赋焉;昔之所劳者,不过桥梁、道路而已,今乃至於备修造,供役使焉。方其始参也,馈诸吏则谓之“辞役钱”。’”
《漢語大詞典》:赎庸(贖庸)
出钱以免除劳役。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每至役,人惧,专领者妄倖陵逼,故不自执,愿赎庸给价。”
《漢語大詞典》:赎杖(贖杖)
犯人交纳钱财以免除杖刑。《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珍哥 绞罪, 鼂源 有力徒罪, 伍圣道 、 邵强仁 无力徒罪, 海会 、 郭姑子 赎杖。”
《漢語大詞典》:赎免(贖免)
交纳钱物而免除刑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石德 ﹞后为太常,坐法当死,赎免为庶人。”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王招宣 赎免 张士廉 罪犯,将家私给还,仍旧开胭脂绒线铺。”
《國語辭典》:开缺(開缺)  拼音:kāi quē
官吏因故去职或死亡,造成职位空缺,尚待选人充任。清。曾国藩〈报丁父忧摺〉:「臣系属长子,例应开缺丁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