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辉 → 煇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高级汉语词典》:焜耀
光彩夺目
《國語辭典》:光耀  拼音:guāng yào
1.亮光。《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会有龙出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
2.光采、荣耀。《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爱敬尽于一人,光耀究于四海。」
3.显扬光大。唐。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
4.对人仪容的敬称。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
5.光辉照耀。《文选。左思。蜀都赋》:「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6.比喻恩泽。《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
《漢語大詞典》:耿光
光明;光辉;光荣。书·立政:“以覲 文王 之耿光,以扬 武王 之大烈。” 孔 传:“能使四夷宾服,所以见祖之光明,扬父之大业。” 唐 李白 《明堂赋》:“遵先轨以继作兮,扬列圣之耿光。” 宋 王安石 《双庙》诗:“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 中国 今日,亦颇思歷举前有之耿光,特未能言,则姑曰左邻已奴,右邻且死,择亡国而较量之,冀自显其佳胜。” 郭沫若 《红花岗》诗:“冬来我謁 红花岗 ,烈士陵园溢耿光。”
《國語辭典》:光燄  拼音:guāng yàn
光芒。《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燄。」也作「光焰」。
《國語辭典》:精光  拼音:jīng guāng
1.明亮的光芒。《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北史。卷六。齐高祖神武帝本纪》:「目有精光,长头高权,齿白如玉。」
2.声名威望。《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晋书。卷一○○。陈敏传》:「金声振于江外,精光赫于扬楚。」
3.没有剩馀。《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又不会种田,又不会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老残游记》第一九回:「不消半个更头,四百多银子又输得精光。」也作「精空」。
《國語辭典》:光气(光氣)  拼音:guāng qì
1.灵异之气。汉。王充《论衡。吉验》:「验见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祯祥,或以光气。」
2.光彩、光辉。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乘河汉之光气,骑列星之䌽色。」
3.毒气。由氯与一氧化碳受光力影响化合而成,为无色气体,有毒性,人吸之能伤肺致死。
《國語辭典》:光影  拼音:guāng yǐng
1.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影子。如:「光线往高远的井口射下,扩散成巨大的光影。」
2.特指经放映镜头所投射出的影像。如:「投影机的镜头不乾净,使得投射在布幕上的光影显得相当模糊。」
《漢語大詞典》:光晶
(1).光辉;明亮。 唐 吴筠 《舟中夜行》诗:“阴云正飘颻,落日无光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有人见竖子在 洛水 中洗马,顷之,见一物如白练带,极光晶。” 明 杨慎 《灵菊篇效陆平原》诗:“衡星散光晶,香气何飘飘。”
(2).指精义。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原序》:“虽或未遑竭其终始而具释全书,所以发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
《國語辭典》:精采  拼音:jīng cǎi
精粹出色。《陈书。卷二七。姚察传》:「尤好研覈古今,諟正文字,精采流赡,虽老不衰。」也作「精彩」。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绚丽的色泽。《庄子。马蹄》:「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也作「文彩」。
2.文辞、文才。《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文采遒艳,从横有才辩。」也作「文彩」。
《漢語大詞典》:珠璧
(1).珍珠与璧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砾无量,而珠璧甚尠;鹰隼屯飞,而鸞凤罕出。” 钱锺书 《管锥编·太平广记·钱可通神》:“贿赂必以其道……否则叱尔嗟来,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剑相眄耳。”
(2).喻指皎洁的光辉,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 宋 陆游 《云门溪上独步》诗:“泉响珮环鸣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贵之物。 宋 苏轼 《近以月石砚屏献范子功》诗:“故将屏砚送两 范 ,要使珠璧栖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选》:“ 汉 魏 六朝,文风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择所遗,亦多珠璧, 唐 以来,鲜能企及。”
《漢語大詞典》:疏明
亦作“疎明”。
(1).通达明智。庄子·应帝王:“嚮疾强梁,物彻疏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物,事也;彻,通也;事能通而开明也。” 成玄英 疏:“鉴物洞彻,疏通明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中山 刘颖 士端 ,疎明简畅; 潁川 韩拯 佐元 ,行备而文。”
(2).简要明确。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 隋 之末年,丧乱蠭起,痈疽溃裂;而 太宗 一旦立法定制,疏明简直,上下易遵。”
(3).疏朗透光。 宋 张耒 《局中晚坐》诗:“高林晚叶渐疎明,雨过 长安 万屋青。” 元 刘因 《登武阳》诗:“断虹云淡白,返照雨疎明。”
(4).指疏淡的光辉。 宋 朱淑真 《闲步》诗:“乍得好凉宜散步,朦朧新月弄疏明。”
《漢語大詞典》:辉焕(輝焕,煇焕)
(1).辉煌;鲜明。 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朱楼寳墖,辉焕争华。”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时观者如堵,咸觉烟霏鹤唳,景物辉焕。”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高闕长廊,金碧辉焕。” 明 沈榜 《宛署杂记·恩泽》:“殿堂辉焕,像位崇严,上建 玉皇阁 ,尊道之本也。”
(2).指光辉;光彩。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夜明犀,其状类通天,夜则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千重,终不能掩其辉焕。”
(3).照耀,映照。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且足下亡 吴 霸 越 ,功成身退,逍遥於五湖之上,辉焕於万古之后。”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以锦绣、珠玉为仪卫、明器,辉焕三十餘里。” 明 叶子奇 草木子·管窥:“山川之气,积为列星,光芒辉焕,精之甚也。”
煇焕:犹灿烂。隋书·经籍志四:“煇焕斌蔚,辞义可观。”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蕊院真人降:“观者如堵,咸觉烟霏鹤唳,景物煇焕。” 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诗叙》:“断云残雪,下上煇焕。”
《漢語大詞典》:炎晖(炎暉)
亦作“ 炎辉 ”。
(1).炎热的阳光。 汉 王粲 《公宴》诗:“凉风撒蒸暑,清云却炎暉。” 唐 项斯 《泛溪》诗:“溪船泛数里,便觉少炎辉。” 元 吴志淳 《夏日园中清暑》诗:“傍溪卜筑面流水,拂席展簟消炎暉。”
(2).指光辉。 汉 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之四:“明月照緹幕,华灯散炎辉。”
《漢語大詞典》:英光
(1).明亮有神的目光。 刘半农 《琴魂》:“这时候,他枯黄的颜色,已变做丰腴圆润的了,两只昏花的眼睛,已变做英光四射的了。”
(2).犹光辉。 谢觉哉 《不惑集·应该熟读而又深思》:“如果说‘没有我党二十年艰苦斗争经验,就不能有 毛泽东 同志的许多著作和党中央的许多文件’,那么,这些文件不仅英光灼灼,而且血痕斑斑。” 董必武 《纪念“二七”四十周年》诗:“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漢語大詞典》:灵华(靈華)
(1).灵芝的美称。《汉书·礼乐志》:“蔓蔓日茂,芝成灵华。” 宋 王圭 《题瑞芝图》诗:“灵华粲九枝,幽阴吐光怪。”
(2).佛教语。天上之妙花。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玩灵华於仙掌,度窈窕於飞虹。”参见“ 灵花 ”。
(1).指神灵。 唐 慧净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因兹仰积善,灵华庶可逢。”《云笈七籤》卷九六:“纷纷灵华散,晃晃焕神庭。” 清 冯桂芬 《题蔡庶常殿齐悼亡诗后》:“灵华自天上,薄謫人间游。”
(2).犹光辉。云笈七籤卷八十:“三景吐灵华,晃朗八门开。”
《漢語大詞典》:灵花(靈花)
(1).佛教语。谓神妙绚丽之天花。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2).泛指神奇的花。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七:“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好鸟灵花,灿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