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耀
文彩光耀。后汉书·刘陶传:“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
分類:文彩光耀
《漢語大詞典》:贲宠(賁寵)
谓光耀恩宠。 唐 白居易 《杜式方可赠礼部尚书制》:“俾趋荣於八座,用賁宠於九原。” 宋 徐铉 《大宋故天雄军节度行军司马易府君神道碑》:“君恩賁宠,乐石刊铭。”
分類:光耀恩宠
《漢語大詞典》:文曜
(1).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称。晋书·天文志上:“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
(2).文星。 明 沈鲸《双珠记·军门优恤》:“料应文曜未舒芒,可怜云翰不遂翱翔。”参见“ 文昌 ”。
《漢語大詞典》: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
《漢語大詞典》:赩赩
赤色光耀貌。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赩赩岭丹,浑浑泉黑。” 宋 洪迈 《夷坚丁志·仙舟上天》:“舟径由开处入,天即合无际,而开处尚赩赩如霞。”
《漢語大詞典》:赩然
(1).赤色光耀貌。 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未年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赩然。”
(2).因羞惭或生气而脸红。新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杀一义士,则四方解情,故乱臣贼子赩然疑沮而不得逞。”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 汪 到任日, 满 侍读探请意指, 汪 赩然曰:‘我外廷乎?’乃止。”
《漢語大詞典》:赩赫
(1).赤色光耀貌。文选·潘岳〈射雉赋〉:“摛朱冠之赩赫,敷藻翰之陪鳃。” 徐爰 注:“赩赫,赤色貌。”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赩赫山顶,照燎水阳。” 唐 李白 《君马黄》诗:“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2).显赫盛大貌。周书·萧詧传:“既车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 宋 沈遘 《七言和君倚景灵行》:“道旁第舍多赩赫,车无停轮马交策。”
《漢語大詞典》:炫炫
(1).光耀貌。 汉 扬雄 《太玄·玄文》:“天炫炫出於无畛,熿熿出於无垠。”汉书·叙传下:“炫炫上天,县象著明。” 颜师古 注:“炫炫,光耀之貌。”
(2).迷乱貌。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仰之不极,目炫炫而丧精;登之无阶,心遑遑而失度。”
《漢語大詞典》:煜霅
光耀貌。汉书·叙传上:“游説之徒,风颺电激,并起而救之,其餘猋飞景附,煜霅其间者,盖不可胜载。” 颜师古 注:“煜霅,光貌也。”
《漢語大詞典》:晔煜(曄煜)
(1).声之盛貌。文选·班固〈东都赋〉:“鐘鼓鏗鍧,管絃曄煜。”一本作“ 燁煜 ”。 李善 注:“曄煜,声之盛。”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亲宾盛辉赫,妓乐纷曄煜。”
(2).光耀貌。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之二:“神光曄煜起戈矛,一夕功成赎百忧。”
《漢語大詞典》:霞旆
绚烂光耀的旌旗。 元 贡师泰 《崇真馆醮罢敕画吴宗师像》诗:“海日曈曨照九衢,霓旌霞旆拥高居。”
《漢語大詞典》:炫赫
(1).光耀貌。 清 袁枚 新齐谐·洞庭君留船:“至夜则神灯炫赫,出入波浪中。”
(2).显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太医》:“人或怪其来迟,则色然曰:‘甫从某王、某公主、某太老府寓中来。’盖非一时势位炫赫者,不肯流诸齿颊也。”
《漢語大詞典》:高曜
高高地放射光耀。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若夫玉绳高曜,分宝历於皇阶;金榜洞开,道璸暉於帝幄。”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
《漢語大詞典》:贲耀(賁耀)
光耀,荣耀。 清 方履篯 《孙母倪孺人墓志铭》:“郡有价宗,贞媛賁耀,后先百禩,匡植名教。”
分類:光耀荣耀
《漢語大詞典》:龙曜(龍曜)
亦作“ 龙耀 ”。
(1).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 烛龙 ,张开眼睛,便能使天下光明。亦有谓其驾日、衔珠或烛。后因以“龙曜”指日光。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潺陵》:“威仰弛苍郊,龙曜表皇隰。”
(2).指光耀、光辉。《全唐诗》卷八六四载《霅溪夜宴诗》:“珠光龙耀火燑燑,夜接朝云宴渚宫。”参见“ 烛龙 ”。
(3).胆神名。道教以为五脏俱有神。黄庭内景经·心神章:“胆神 龙曜 字 威明 。” 梁丘子 注:“胆色青黄,故曰 龙曜 ;主於勇捍,故曰 威明 。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者也。”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身体·胆神图说:“神名 龙耀 ,字 威明 。”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國語辭典》:眩眩  拼音:xuàn xuàn
光明耀眼的样子。汉。扬雄《法言。问明》:「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