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虚像(虛像)  拼音:xū xiàng
不是由实际光线所会聚成的像,如放大镜或平面镜所见的影像为虚像。
《國語辭典》:投射  拼音:tóu shè
1.对准目标投掷。如:「终场前一秒,他在三分线外投射得分,一举逆转获胜。」
2.光线或目光射向某个物体。如:「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光芒投射在阿里山云海里,非常耀眼。」「众人的目光纷纷投注在他身上,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3.趁机得利。《资治通鉴。卷九○。晋纪一二。元帝太兴元年》:「今若偏加除署,是为谨身奉法者失分,侥倖投射者得官,颓风伤教,恐从此始。」
《漢語大詞典》:主点
主视线与透视面的交点
透镜轴上这样两点中的任一点,这两点的关系是从物体任一点指向一主点的光线将从透镜平行射出,而不通过另一主点
航空照相机的透镜光轴与胶片面的交点
《國語辭典》:光波  拼音:guāng bō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若针对光的波动性质作考量时,即称为「光波」。
《漢語大詞典》:闪眼(閃眼)
(1).睁眼。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他哭着闪眼一看,早见一男一女拜倒在灵前。”
(2).眨眼。 巴金 《家》二一:“她抬起头,不闪眼地把他望了一些时候。”亦形容时间短促。《廿载繁华梦》第二三回:“不料姓 周 的闪眼间将文七点卸下去,再闪一个八点红一色出来,活是一对儿。”
(3).犹耀眼。光线强烈,使人眼花。 周立波 《盖满爹》:“家家屋檐上,凌杠子有一两尺长,太阳一出,放出灿烂的、闪眼的光辉。”
《国语辞典》:孔径(孔径)  拼音:kǒng jìng
能使光线或微观粒子通过的口径。
《國語辭典》:光束  拼音:guāng shù
集中成束状的光线。如:「雷射光束」。
分類:光束光线
《國語辭典》:视角(視角)  拼音:shì jiǎo
1.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眼睛的张角,称为「视角」。物体愈远或物体愈小,则视角愈小。
2.摄影学中,视角是相机可以接收影像的角度范围,常称为「视野」。
《国语辞典》:物镜(物镜)  拼音:wù jìng
显微镜或望远镜上接受物体光线的透镜组,通常由至少二片凸透镜所组成,用于在镜筒内产生物体的实像。
《國語辭典》:实像(實像)  拼音:shí xiàng
自物体所发光,经光学系统实际会聚而成的影像,可用照相底片或萤幕看到。
《漢語大詞典》:通昽(通曨)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笼 ”。 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霞晃朗而下飞,日通笼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周书·刘璠传:“晓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许三阶《节侠记·追获》:“通朧夜影悬,跋涉程途。”
分類:光线微弱
《國語辭典》:瞳孔  拼音:tóng kǒng
为眼珠前方,虹膜中心的圆孔。可随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的作用,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國語辭典》:折射  拼音:zhé shè
光线或声波射入密度不同的介质中,而改变行进方向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逼射
(1).指光线逼近而直接照射。 冰心 《往事二》六:“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
(2).指视线直盯。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 罗 家公馆请的哪!’他的眼光逼射着我说。”
《國語辭典》:黑体(黑體)  拼音:hēi tǐ
能完全吸收投射于其上的辐射线,也能完全不反射或折射的理想物体。若以一内层涂黑的盒子,上留一小孔,则进入小孔的辐射可完全在盒内被吸收,内表的黑面可吸收全部的入射光,如此盒内即形成一个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