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严光传》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新校本汉书》卷九十一 货殖传第六十一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于閒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杂处。士相与言仁谊于閒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野,朝夕从事,不见异物而迁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虽见奇丽纷华,非其所习,辟犹戎翟之与于越,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而且敬,贵谊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例句
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 悼范摅处士
想就安车召,宁期负矢还。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公吏奉纁组,安车去茅茨。 王维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
天子锡玄纁,倾山礼隐沦。 皎然 送穆寂赴举
《后汉书》卷二十七《张湛传》
后汉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上后见湛,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
后汉张湛字子孝,扶风平陵人也。建武五年,拜光禄勋。光武临朝,或有惰容,湛辄陈谏其失。常乘白马,上后见湛,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
例句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 刘禹锡 寄杨八拾遗(时出为国子主簿分司东都韩十八员外亦转国子博士同在洛阳)
群乌自朝夕,白马休横行。 杜甫 八哀诗(并序)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杜甫 柏学士茅屋
东观今多事,应高白马生。 皎然 送裴邕之上京
典故
相关人物
白水龙飞
白水兴汉光
龙飞光武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昭明文选》卷四东汉·张平子(衡)《南都赋》
「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尧山,固灵根于夏叶,终三代而始蕃,非纯德之宏图,孰能揆而处旃。近则考侯思故,匪居匪宁,秽长沙之无乐,历江湘而北征,曜朱光于白水,会九世而飞荣。」「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考侯仁徙封南阳白水乡。』又曰:『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
「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尧山,固灵根于夏叶,终三代而始蕃,非纯德之宏图,孰能揆而处旃。近则考侯思故,匪居匪宁,秽长沙之无乐,历江湘而北征,曜朱光于白水,会九世而飞荣。」「唐·李善注:《东观汉记》曰:『考侯仁徙封南阳白水乡。』又曰:『世祖光武皇帝,高祖九世孙。』」
《昭明文选》卷三《东京赋》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三国吴·薛综注:「白水,谓南阳白水县也,世祖所起之处也。初为更始大司马,讨王郎于河北,北为参、虚分野。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
「我世祖忿之,乃龙飞白水,凤翔参墟。」三国吴·薛综注:「白水,谓南阳白水县也,世祖所起之处也。初为更始大司马,讨王郎于河北,北为参、虚分野。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本纪下〉~86~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典故
相关人物
百万化鱼
万人为鱼
相关人物
刘林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进至邯郸,故赵缪王子林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晋·袁宏《后汉纪》卷一
「五月,萧王自渔阳过范阳,命收葬士卒死者。至中山,群臣上尊号曰:『大王初征昆阳则王莽败亡,后伏邯郸则北州平定,此岂人力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武功论之,无所与争;文德论之,无所与让。宜正号位,为社稷计。』王不听。诸将固请,王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如遽欲正位号乎?诸将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志耳。今功业已定,天时人事已可知矣。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位号,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从大王也。』王感其言,使冯异问以群臣之议。异至曰:『三王背叛,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上以安社稷,下以济百姓。』王曰:『我昨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悸动,此何祥也?』异再拜贺曰:『此天帝命发于精神。心中悸动,大王重慎之至也。』会诸生彊华自长安奉赤伏符诣鄗,群臣复请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万里合信,周之白鱼,焉足比乎?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
「五月,萧王自渔阳过范阳,命收葬士卒死者。至中山,群臣上尊号曰:『大王初征昆阳则王莽败亡,后伏邯郸则北州平定,此岂人力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武功论之,无所与争;文德论之,无所与让。宜正号位,为社稷计。』王不听。诸将固请,王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如遽欲正位号乎?诸将出。』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志耳。今功业已定,天时人事已可知矣。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位号,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从大王也。』王感其言,使冯异问以群臣之议。异至曰:『三王背叛,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上以安社稷,下以济百姓。』王曰:『我昨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悸动,此何祥也?』异再拜贺曰:『此天帝命发于精神。心中悸动,大王重慎之至也。』会诸生彊华自长安奉赤伏符诣鄗,群臣复请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今万里合信,周之白鱼,焉足比乎?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六月己未,即皇帝位。」
典故
相关人物
赤眉立盆子
相关人物
刘盆子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十一《刘盆子传》
东汉建武元年,赤眉军方阳劝樊崇:「不如立宗室,挟义诛伐。」「崇等以为然,而巫言益甚。前及郑,乃相与议曰:『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六月,遂立盆子为帝,自号建世元年。」「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
东汉建武元年,赤眉军方阳劝樊崇:「不如立宗室,挟义诛伐。」「崇等以为然,而巫言益甚。前及郑,乃相与议曰:『今迫近长安,而鬼神如此,当求刘氏共尊立之。』六月,遂立盆子为帝,自号建世元年。」「盆子时年十五,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
例句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李白 上云乐
典故
相关人物
舂陵王气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2~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下〉~86~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典故
相关人物
杜林驳尧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杜林
《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例句
寿王议鼎,杜林驳尧。 李瀚 蒙求
典故
相关人物
杜林官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杜林
《后汉书》卷二十七《杜林传》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哀閒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徵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例句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834~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八年,帝自西征嚣,至漆,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会召援,夜至,帝大喜,引入,具以群议质之。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帝曰:「虏在吾目中矣。」明旦,遂进军至第一,嚣众大溃。
简释
聚米:指军事上分析地形。明陈瑚《李映碧廷尉遗地图》:“人关无复萧丞相,聚米空思马伏波。”
例句
运筹知决胜,聚米似论边。 韦应物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
《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2457~
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建武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
简释
鼓车:指大材小用。唐杜甫《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骐骥。”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艺文类聚》卷十二
《续汉书》:「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至,孰能堪之?讨贼平乱,克复汉业,号称中兴。」
《续汉书》:「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至,孰能堪之?讨贼平乱,克复汉业,号称中兴。」
例句
遥欣克复美,光武安可同。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漢語大詞典》:安车(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 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 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 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宋 司马光 《王侍郎挽辞》诗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鸞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閭。”
《國語辭典》:白马(白馬) 拼音:bái mǎ
1.白色的马。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君骑白马傍垂阳,墙头马上遥相顾。」
2.古代祭祀时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
2.古代祭祀时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简《李娃传》:「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
《漢語大詞典》:白马素车(白馬素車)
《漢語大詞典》:白马氐(白馬氐)
《漢語大詞典》:白马清流(白馬清流)
《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 天祐 中, 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杀大臣 裴枢 、 陆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马驛 。时 振 自以 咸通 、 乾符 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 太祖 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 ,永为浊流。’”后用为士大夫被谗害之典。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五:“恩 牛 怨 李 谁家事, 白马 清流异代悲。” 潘飞声 《陶拙存以先世元暉中丞公遗集见示敬题一律》:“ 白马 清流尽,乌臺党狱频。”
《漢語大詞典》:白马生(白馬生)
指 东汉 张湛 。《后汉书·张湛传》:“ 光武 临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陈諫其失。常乘白马,帝每见 湛 ,輒言:‘ 白马生 且復諫矣。’”后亦泛指直言极谏的人。 宋 黄庭坚 《谢公定和二范秋怀邀予同作》诗:“巷有白马生,朝回焚諫草。”
《漢語大詞典》:赤伏
“赤伏符”的简称。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赤伏归於 汉光 。” 宋 范成大 《丙午东宫寿诗》:“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参见“ 赤伏符 ”。
《國語辭典》:垂翅 拼音:chuí chì
1.垂翼。唐。钱起〈送员外侍御入朝〉诗:「自怜江上鹤,垂翅羡飞鸭。」
2.折翼。比喻折损兵卒。《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折翼。比喻折损兵卒。《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國語辭典》:得陇望蜀(得隴望蜀) 拼音:dé lǒng wàng shǔ
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参见「既得陇,复望蜀」条。《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趁著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笑道:『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分類:贪心不足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