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书不尽言(書不盡言)  拼音:shū bù jìn yán
语本《易经。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指内心的意思,难以用文字完全表达。《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漢語大詞典》:群言堂
亦作“群言堂”。 喻充分发扬民主,大家都能发表意见的局面。如:要搞群言堂,不要搞一言堂。
《國語辭典》:人尽其才(人盡其才)  拼音:rén jìn qí cái
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淮南子。兵略》:「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漢語大詞典》:尽心知性(盡心知性)
孟子 提倡的内省修行方法。谓充分发挥心中的良知良能,认识人性,不违“天命”。语出《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宋 陆游 《谢曾侍郎启》:“兹盖伏遇某官尽心知性,惟道集虚,气塞天地之间,辞编之策。” 宋 陈亮 《送吴允成运干序》:“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
《漢語大詞典》: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不誤砍柴工)
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 李良杰 俞云泉 《较量》第三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
《國語辭典》:名正言顺(名正言順)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语本《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形容名义正当,言词顺适。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國語辭典》:淋漓尽致(淋漓盡致)  拼音:lín lí jìn zhì
畅达详尽。如:「这本小说将人性刻划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