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孩子
汪踦
黄胖
积木
骄騃
五保
羁角
童髦
花童
竹枪
女孩儿
丫童
割阴
折纸
陀螺
《國語辭典》:孩子  拼音:hái zi
1.未成年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2.子女。《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半年之后,即怀六甲,到得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孩子。」
《国语辞典》:汪踦  拼音:wāng qí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代鲁国的儿童。哀公十一年齐国伐鲁,汪踦挺身保卫国家而战死,所以鲁人特别破例,以成人之礼来埋葬他。也作「汪锜」。
《國語辭典》:黄胖(黃胖)  拼音:huáng pàng
泥制的胖娃娃。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黄胖诗》:「韩以春日宴族人于西湖,用土为偶,名曰:『黄胖』。」
《國語辭典》:积木(積木)  拼音:jī mù
1.积聚的木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寇水注》:「唐水汎涨,高岸崩颓,城角之下有大积木。」
2.儿童玩具。由各种形状色彩的木块组成,用以组合建筑物或车船等,可藉以启发儿童智慧及组织能力。
《漢語大詞典》:骄騃(驕騃)
谓儿童天真可爱而不懂事。骄,通“ 娇 ”。 明 王世贞 《过故陆虞部第有感》诗:“归来见儿竖,骄騃不能驯。”
《漢語大詞典》:五保
(1).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以五户为伍而相保,故名“五保”。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使之相保。”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杂记:“读 欧公 《杜杞墓志》称 闽 俗贪嗇,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举,虑分家产故也。 杜公 上书请立五保,俾民相察,有犯者置之法。”
(2). 宋 王安石 变法,于 熙宁 三年实行保甲制,十家相保,一人为长,相互检察;五保为一大保。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自祖宗已来,每有赦令,必曰凡欠官物,无侵欺盗用、及虽有侵盗而本家及五保人无家业者,并与除放。”参阅宋史·兵志六
(3).合作化后的农村,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的人实行保吃、保穿、保烧(燃料)以及儿童保教、老人死后保葬的制度,简称为“五保”。 张峻 《家乡夜曲》:“像他老那大年纪,又是独身汉,应该享受五保。”
《漢語大詞典》:羁角(羈角)
(1).古代儿童的发式。语出礼记·内则:“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黄生 义府·男角女羁:“男则横分两髻如角,故曰角;女则两髻一前一復,如马首,故曰羈。”析言之男女不同,浑言之则无别。
(2).泛指童年。 汉 扬雄 《法言·五百》:“或问:‘礼难以彊世?’曰:‘难故彊世。如夷俟倨肆,羈角之哺果而啗之,奚其彊?’”
《漢語大詞典》:童髦
指儿童时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幼智之人,材智精达;然其在童髦,皆有端绪。”
分類:儿童
《国语辞典》:花童  拼音:huā tóng
婚礼时在新娘身后随行牵纱的儿童。
《漢語大詞典》:竹枪
亦作“ 竹鎗 ”。
(1).一种竹制的刺击兵器。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兵器止有弓弩、木牌、梭枪、竹枪,弱不可用。” 明 苏伯衡 《谭济传》:“其子弟皆荷竹鎗、木橛而前,一昼夜得七千人。”
(2).指一种儿童玩具。
《國語辭典》:女孩儿(女孩兒)  拼音:nǚ hái ér
1.年轻女子。《红楼梦》第四二回:「好个不出门的女孩儿,满嘴里说的是什么!」
2.女儿。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出:「爹娘万福,女孩儿无限欢娱。」《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
《漢語大詞典》:丫童
挽着丫髻的儿童。 宋 陆游 《舍北行饭书触目》诗:“小妇破烟撑去艇,丫童横笛唤归牛。”
分類:儿童
《国语辞典》:割阴(割阴)  拼音:gē yīn
根据西元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共同定义,部分或全部移除女性外生殖器官,或在非医疗情况下对女性生殖器官进行伤害。英文为female genital mutilation(FGM)。又称为「女性生殖器切割」(female genital cutting)、「女性割礼」、「女性阉割」(female circumcision)。
《國語辭典》:折纸(折紙)  拼音:zhé zhǐ
将纸折叠。技艺精巧者,可以将纸折成各种动物或物体的形状,成为一种手艺。
《國語辭典》:摺纸(摺紙)  拼音:zhé zhǐ
1.摺叠纸张。
2.将纸张折叠成船、青蛙、帽子等各种不同形状的手艺。
《國語辭典》:陀螺  拼音:tuó luó
一种木头制的圆锥形玩具。下端有铁尖,绕上绳子,急甩出去,落地后就能在地上直立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