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5,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侏儒米(又作:侏儒饱)
词典
儒者
儒冠
腐儒
儒林
儒生
先儒
儒术
儒雅
真儒
儒学
大儒
儒臣
儒宗
为儒
典故
一囊贫
  
侏儒饱
 
方朔米
 
方朔饿
 
曼倩饥
 
东方米
 
减粟
 
异饥饱
 
笑方朔
  
索米长安
 
长安米
 
长安粲
 
长安索
 
长身奉米
 
长饥方朔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馀,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馀,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唐·颜师古注:「朱儒,短人也。」

简释

侏儒饱:喻小人得志而贤才受屈。元朱旭《杂诗》之二:“长身素米侏儒饱,飞将无功妄尉侯。”

曼倩饥:咏人生活清贫。唐许浑《早秋三首》之二:“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索米长安:指求取俸禄。宋杨亿《汉武》:“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例句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只取侏儒饱,不怜方朔饿。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國語辭典》:儒者  拼音:rú zhě
研究儒家学术的人。后泛指读书人。《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林外史》第一回:「今得见先生儒者气像,不觉功利之见顿消。」
《國語辭典》:儒冠  拼音:rú guān
1.儒者所戴的帽子。《史记。卷九七。郦生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2.儒生。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裤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朱颜青鬓,拥彫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分類:儒生帽子
《國語辭典》:腐儒  拼音:fǔ rú
思想陈腐不合时宜的儒生。《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之谓也。』」《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腐儒舌剑,反自杀矣!」
分類:迂腐儒者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國語辭典》:儒生  拼音:rú shēng
研习儒家学说的学者。亦泛指读书人。汉。王充《论衡。超奇》:「故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三国演义》第八六回:「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
《國語辭典》:先儒  拼音:xiān rú
称已故的前代儒者。《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國語辭典》:儒术(儒術)  拼音:rú shù
儒家的学术思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
《國語辭典》:儒雅  拼音:rú yǎ
学养深厚,气度雍容。《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典传》:「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镇台见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礼奉坐。」
《漢語大詞典》:真儒
真正的儒者。犹大儒。 汉 扬雄 《法言·寡见》:“如用真儒,无敌於天下。”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于中,颜变于外,不復自比于人。”宋史·道学传一·程颢:“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真儒,则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 清 姚莹 《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 宋 之时,真儒乃得圣人之旨,羣经略有定説。”
《國語辭典》:儒学(儒學)  拼音:rú xué
1.儒家的思想教义。如:「中国向来以儒学为宗。」
2.称旧时府厅州县的教官为「儒学」。《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你既是生员,如何黑夜酗酒!带著送在儒学去!」
《國語辭典》:大儒  拼音:dà rú
道德学问修养极高的学者。《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兼通礼、尚书,以诗教授,号称邹鲁大儒。」
《漢語大詞典》:儒臣
(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國語辭典》:儒宗  拼音:rú zōng
儒家的宗师。《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太史公曰》:「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赞曰》:「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韵府拾遗 虞韵》:为儒(为儒)
卢纶诗学道功难就为儒事本迟崔涂诗五陵豪侠笑为儒将为儒生只读书
分类:为儒
《漢語大詞典》:侏儒米
见“ 侏儒粟 ”。
《漢語大詞典》:侏儒粟
亦作“ 侏儒米 ”。 语出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侏儒粟”或“侏儒米”借指给对国家贡献甚小的人的俸禄。 宋 陆游 《晓出城东》:“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 清 唐孙华 《赠商州丞》诗之二:“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 伯起 金。”
《漢語大詞典》:索米
(1).求取米粮。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 穷乎 陈 蔡 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宋 杨万里 《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内阁中书外补:“劳苦已满考,且索米 长安 ,冀增薄禄餬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