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章句小儒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亦称“ 章句之徒 ”。汉书·扬雄传下:“当其亡事也,章句之徒相与坐而守之,亦亡所患。” 颜师古 注:“章句小儒也。”亦省称“ 章句儒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文中子门人:“丈夫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漢語大詞典》:吻儒
指善谑利口的儒生。 宋 陶谷 清异录·官志·人间第一黄:“伪 唐 贜臣 褚仁规 窃禄 泰州 刺史,恶政不可缕举。有智民请吻儒为诗,皆隐语……诗曰‘多求囊白昧苍苍,兼取人间第一黄’云云,‘白’、‘黄’隐‘金’、‘银’字。”
分類:利口儒生
《漢語大詞典》:青袍乌帢(青袍烏帢)
借指儒生。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吴振西》之一:“白髮霜頿耆老会,青袍乌帢少年才。”
分類:儒生
《國語辭典》:诸生(諸生)  拼音:zhū shēng
1.众儒生。泛指在学的人。《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老师对众多弟子的称呼。唐。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3.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疑为赴试诸生,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
4.众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國語辭典》:书生(書生)  拼音:shū shēng
1.读书人。《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费长房传》:「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被裘,无鞍骑马,下而叩头。」唐。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閤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
2.不通世务的迂儒。《宋书。卷七七。沈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國語辭典》:群生  拼音:qún shēng
1.众生物、万物。《庄子。马蹄》:「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二首之二》:「洪钧陶万物,大块禀群生。」
2.百姓。《国语。周语下》:「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汉书。卷八。宣帝纪》:「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
《國語辭典》:儒林  拼音:rú lín
1.学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遂使儒林之群,幽隐而不显。」
2.儒家的著作。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于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3.学官。《南史。卷七三。孝义传上。朱文济传》:「自卖以葬母,太守谢泺命为儒林,不就。」
《國語辭典》:士人  拼音:shì rén
1.泛称研究学问或有学问的人。《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文选。范晔。宦者传论》:「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
2.男子的通称。
3.人民、百姓。《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國語辭典》:道学(道學)  拼音:dào xué
1.黄老的学术。《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
2.宋儒所倡的性命义理之学。参见「理学」条。
3.注重礼教而古板迂腐,不知变通者。《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世界上独有些人,面子上做得很道学的了不得,然而暮夜苞苴,在所不免。」
《國語辭典》:立雪  拼音:lì xuě
比喻尊敬师长和虔诚向学。参见「程门立雪」条。元。虞集〈回吴先生庆初度启〉:「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
《國語辭典》:游学(游學)  拼音:yóu xué
1.周游各地以讲学。《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2.离家至外地求学。《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玄自游学十年乃归乡里。」也作「游学」。
3.受学。《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赞曰》:「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國語辭典》:游学(遊學)  拼音:yóu xué
1.到远处或国外求学。《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向父母要了些银子,到上海游学。」也作「游学」。
2.从事学习。《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國語辭典》:贫士(貧士)  拼音:pín shì
穷读书人、穷人。《晋书。卷四一。列传。刘寔》:「尝诣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裍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曰:『误入卿内。』崇曰:『是厕耳。』寔曰:『贫士未尝得此。』乃更如他厕。」《北史。卷四一。列传。杨播》:「然取士多以言貌,时致谤言,以为愔之用人,似贫士市瓜,取之大者。」
分類:贫士儒生
《國語辭典》:迂儒  拼音:yū rú
不通世情的读书人。宋。戴复古 访陈与机县尉于湘潭下摄市诗:「自称为漫尉,人道是迂儒。」《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王安石泥古迂儒,若用为相,必多更变,重扰天下。」
分類:迂腐儒生
《漢語大詞典》:儒服
(1).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 对曰:‘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 丘 不知儒服。’” 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2).泛指读书人的服装。 清 卓尔堪 《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 丁玲 《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
(3).谓作为儒生。 明 李贽 《答邓明府》:“居士向日儒服而强谈佛,今居佛国矣,又强谈儒。”
《國語辭典》:陋儒  拼音:lòu rú
学识见闻浅陋的读书人。《荀子。劝学》:「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唐。韩愈石鼓歌〉:「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