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儒修
朝儒
鲰儒
经承
僻儒
儒俊
儒品
儒林丈人
《漢語大詞典》:儒修
贤能的儒士。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天意将澄浊,儒修欲返淳。”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采访遗书》:“如 元 明 诸贤,以及国朝儒修,研究六经,阐明性理,潜心正学,醇粹无疵者,尚不乏人。”
分類:贤能儒士
《漢語大詞典》:朝儒
朝中的儒士。指在朝之官。 唐 韩愈 《示儿》诗:“安能坐如此,比肩於朝儒。”
《漢語大詞典》:鲰儒(鯫儒)
(1).迂腐的儒士。旧唐书·萧遘孔纬等传论:“嚣浮士子,闒茸鯫儒,昧 管 葛 济时之才,无 王 谢 扶颠之业。”
(2).犹鲰生。自称的谦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鯫儒献颂,永孚千秋。”参见“ 鯫生 ”。
《國語辭典》:鲰生(鯫生)  拼音:zōu shēng
1.见识鄙陋的人。为轻蔑读书人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文士自谦之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鲰生不才,谢多娇错爱。」
《國語辭典》:经承(經承)  拼音:jīng chéng
1.蒙受、接受。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经手承办。《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考经承》:「经承者,经历其事,而承其所行也。」
3.职官名。清代各部院衙门的官吏统称为「经承」。
《國語辭典》:僻儒  拼音:pì rú
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宋书。卷六二。王微传》:「常谓生遭太公,将即华士之戮;幸遇管叔,必蒙僻儒之养。」
《漢語大詞典》:儒俊
才智出众的儒士。魏书·李灵崔鉴传论:“ 李 以儒俊之风,当旌帛之举; 崔 以文雅之烈,应利用之科。”隋书·儒林传·房晖远:“ 周武帝 平 齐 ,搜访儒俊, 暉远 首应辟命。”
《漢語大詞典》:儒品
儒士之辈。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臣实儒品,谬掌天宪。”
分類:儒士
《漢語大詞典》:儒林丈人
对博学儒士的尊称。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纪“於是復命讲礼记”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帝常与中护军 司马望 、侍中 王沉 、散骑常侍 裴秀 、黄门侍郎 钟会 等讲宴於东堂,并属文论。名 秀 为儒林丈人, 沉 为文籍先生。”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 兰臺 能书 汉 朝事,不能尽书 汉 朝千百心。儒林丈人识此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