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2,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僧录
旧僧
高僧传
云水僧
僧侣
僧粥
吟僧
行脚僧
僧宇
打包僧
僧邻
僧帽
江僧
醉僧
凡僧
《漢語大詞典》:僧录
僧官名。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吴 僧 赞寧 ,国初为僧録,颇读儒书,博览强记,亦自能撰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九·僧作制义:“ 明 时, 南京 五大寺僧,每季考校於礼部……文义优者选充僧録等官。”
《韵府拾遗 蒸韵》:旧僧(旧僧)
苏辙诗问法何妨如旧僧
《国语辞典》:高僧传(高僧传)  拼音:gāo sēng zhuàn
书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记载从东汉到梁初的高僧行谊,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见者两百馀人。本书为类传体,分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门。但因时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后,唐道宣著《续高僧传》,宋赞宁著《宋高僧传》,明如惺著《明高僧传》,大致都依这部《高僧传》的体例。
《國語辭典》:云水僧(雲水僧)  拼音:yún shuǐ sēng
到处漫游的行脚僧。宋。黄庭坚〈送张天觉得登字〉诗:「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
分類:行脚僧
《國語辭典》:僧侣(僧侶)  拼音:sēng lǚ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苏轼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诗二首之二:「僧侣且陪香火社,诗坛欲敛鹳鹅军。」
《分类字锦》:僧粥
高启 吼鲸报僧粥。
分类:
《漢語大詞典》:吟僧
诗僧。 唐 杜荀鹤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诗:“牢繫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分類:诗僧
《國語辭典》:行脚僧(行腳僧)  拼音:xíng jiǎo sēng
云游四方寻师求法的出家人。宋。陆游 双流旅舍诗三首之一:「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江南行脚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个行脚僧打扮,辞了亲属出家访道。」
《漢語大詞典》:僧宇
寺院。 宋 苏轼 《上巳日出游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更随落影尽餘樽,却傍孤城得僧宇。”
分類:寺院
《漢語大詞典》:打包僧
即云游僧。 宋 陈造 《次韵杨宰葫芦格》:“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宋 陆游 《俶装》诗:“絶物离人恨未能,聊为旦过打包僧。” 清 曹寅 《月当厅·闻钟》词:“跏趺浑似打包僧,何限老身,古寺待来听经。”参见“ 打包 ”。
分類:云游游僧
《國語辭典》: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理并包扎物品。如:「搬家时,最好先将这些书打包。」《金瓶梅》第六六回:「客夥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
2.行脚僧所背负的包裹。引申为行脚僧到处云游的意思。宋。陆游 感事诗:「老夫看尽人间事,欲向山僧学打包。」
3.客人在餐厅用餐完毕后,请服务生将剩馀的菜肴包好带走,俗称「打包」。
《韵府拾遗 真韵》:僧邻(僧邻)
姚合诗修篁半庭影清磬几僧邻
《韵府拾遗 号韵》:僧帽
顾德辉诗儒衣僧帽游人鞋
《骈字类编》:江僧
唐 孟郊 送青阳上人游越 江僧何用叹,溪县饶寂寞。
《漢語大詞典》:醉僧
指 唐 代书法家 怀素 。 唐 苏涣 《赠零陵僧》诗:“琅诵□句三百字,何似 醉僧 颠復狂。” 宋 陆游 《草书歌》:“心空万象提寸毫,睥睨 醉僧 窥长史。” 钱仲联 校注:“醉僧指 唐 怀素 。”
《漢語大詞典》:凡僧
佛教语。谓未证道的僧人,对证道的圣僧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若覩凡僧流俗,便生非毁。”《旧唐书·姚崇传》:“何必溺於小説,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为实録,抄经写像,破业倾家,乃至施身亦无所吝,可谓大惑也。” 宋 苏辙 《广福僧智昕西归》诗:“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