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影像处理(影像处理)  拼音:yǐng xiàng chǔ lǐ
利用软体编辑处理影像资讯,为文件编辑,为多媒体制作,或为影像的特效处理等。
《国语辞典》:影像合成  拼音:yǐng xiàng hé chéng
指透过影像处理技术,将二个以上不同的影像合制成一个。
《国语辞典》:胸像  拼音:xiōng xiàng
由头顶到胸部为止的人像。
《国语辞典》:负后像(负后像)  拼音:fù hòu xiàng
当个体接受与背景有强烈对比的视觉刺激,在视觉刺激消失后,会产生与原刺激颜色互补的视觉经验。如看到一个鲜艳的红色圆形,图形消失后,眼睛所看的地方会产生一个淡绿色圆形的负后像。
《国语辞典》:画像石(画像石)  拼音:huà xiàng shí
盛行于汉代的画像雕刻艺术品。在砌筑祠堂、墓室的石块上绘画摹刻,作为装饰。内容包含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生活实况。结构有力,造型质朴,以山东肥城孝堂山祠最为著名。
《国语辞典》:画像砖(画像砖)  拼音:huà xiàng zhuān
盛行于汉代的绘画雕刻艺术。在砖块上刻绘图形,做为装饰。线条生动质朴,题材由帝王神灵扩及社会各阶层的实际生活和民间故事,多嵌于墓中,以追念先人。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发现较多。也称为「画象砖」、「砖画」。
《漢語大詞典》:走像
(1).走样,变相。 姚雪垠 《长夜》二八:“而现在脸色发青,眼窝深陷,眼睛无光,鼻子瘦得起棱,脖颈歪着,完全给饿走像啦。”
(2).走路的姿势。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真好嗓门,好长像,好走像,真,真比不了!”
《国语辞典》:亮像  拼音:liàng xiàng
戏剧中的人物在出场、下场或一节武打、舞蹈完后,做一全神贯注的静止姿势。也作「亮相」。
《国语辞典》:少像  拼音:shào xiàng
容貌显得年轻。如:「他年近五十,看起来倒挺少像的。」也作「少相」。
《国语辞典》:刍像(刍像)  拼音:chú xiàng
以草编结成的人或物像。用以祭祀或殉葬。
《国语辞典》:不像人样(不像人样)  拼音:bù xiàng rén yàng
形容瘦弱不堪的样子。如:「这一场大病把他折磨得不像人样。」
分类:瘦弱不堪
《国语辞典》:造像记(造像记)  拼音:zào xiàng jì
古代僧人或信徒在镌造佛像时,题记于其旁或下方的文字。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始于北魏,流行于唐代。如杨大眼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
《国语辞典》:正后像(正后像)  拼音:zhèng hòu xiàng
视觉刺激消失后,而感觉暂留的现象。参见「后像」条。
《国语辞典》:印像纸(印像纸)  拼音:yìn xiàng zhǐ
涂上感光剂、保护膜,用来冲印相片的感光纸。
《国语辞典》:映像管  拼音:yìng xiàng guǎn
早期电视机中的管状配件,主要功能是把影像投射在萤光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