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偷向笛中传
 
天津桥上偷新阙
 
弄权疮痏
 
擪笛傍宫墙
 
玉笛天津
 
闻曲偷向笛中传
 
连昌游冶


《全唐诗》卷四百一十九〈连昌宫词〉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岁久无人森自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小年选进因曾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琵琶擅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春娇满眼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李暮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案: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 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篴)。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明皇异而遣之。】。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万人歌舞涂途中】。百官队仗避岐薛【案: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杨氏诸姨【案: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车斗风。明年十月东都破【案: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御路犹存禄山过【御路独存禄山过】。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万姓无言泪潜堕】。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行宫门闼树宛然】。尔后相传六皇帝【案:肃、代、德、顺、宪、穆。】,不到离宫门久闭。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玄武楼前花萼废】。去年敕使因斫竹【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舞榭敧倾基尚在【舞榭敧倾台尚在】【舞榭敧倾基尚存】【舞榭敧倾台尚存】,文窗窈窕纱犹绿。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鸟啄风筝碎珠玉】。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晨光未出帘影黑【晨光未出帘影动】,至今反挂珊瑚钩。指似傍人因恸哭【指向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却立宫门泪相续】。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禄山宫里养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忆得依稀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庙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努力庙谟休用兵】。
典故
曼倩风流
 
琐窗偷觑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西王母
 
东方朔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八〈居处部十六·〉~039~2~
《汉武故事》:「西王母降,东方朔于朱雀牖中窥母,母谓帝曰:『此儿无赖,久被斥逐,原心无恶,寻当得还。』」
典故
三次偷桃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博物志》卷八〈史补〉
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國語辭典》:偷生  拼音:tōu shēng
苟且求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也作「偷活」。
《漢語大詞典》:媮生
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
《國語辭典》:偷安  拼音:tōu ān
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难。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返,大兵一放,玉石俱碎。」《红楼梦》第四五回:「探春道:『你虽不会作,也不要你作,你只监察著我们里头有偷安怠惰的,该怎么样罚他就是了。』」
《国语辞典》:偷閒  拼音:tōu xián
1.在繁忙中抽出空暇。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闻健此时相劝醉,偷閒何处共寻春。」
2.偷懒。《红楼梦》第一四回:「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閒。」
《漢語大詞典》:偷闲(偷閑,媮閒)
挤出空闲的时间。 唐 白居易 《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闻健此时相劝醉,偷闲何处共寻春。”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戏勉》诗:“岂意来嘲 饭颗 句,忙中唯此是偷闲。” 清 徐倬 《柳梢青》词:“两屐徒存,五车休问,一味偷闲。” 郁达夫 《杭江小历纪程》:“去 金华 的客车要近午方开,八点钟起床后,就出 南门 上 苎萝山 去偷闲一玩。”
媮閒:偷闲。 唐 司空图 《石楠》诗:“客处媮閒未是閒,石楠虽好懒频攀。”
《國語辭典》:偷眼  拼音:tōu yǎn
暗中偷看,不使人知。宋。林逋 山园小梅诗二首之一:「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只见内中一人,屡屡偷眼看王生不已,生亦举目细看。」也作「偷睛」。
分類:偷偷窥看
《國語辭典》:偷儿(偷兒)  拼音:tōu ér
小偷。《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唐。韩偓 荔枝诗三首之一:「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分類:窃贼小偷
《國語辭典》:媮惰  拼音:tōu duò
苟且怠惰。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五。答刘子澄》:「因循媮惰,安得不至于此?」
分類:偷安怠惰
《漢語大詞典》:偷桃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漢語大詞典》:偷看
从缝隙中窥测。例如:在幕后偷看。
《國語辭典》:偷换(偷換)  拼音:tōu huàn
暗中将物品掉换。如:「他趁大家不注意时把那颗名钻偷换了。」
《國語辭典》:偷香  拼音:tōu xiāng
晋时贾充女与韩寿私通,并将武帝赠充之外国奇香交予寿,后为贾充识破,遂嫁其女与韩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或说与寿私通者是陈骞之女,后因未婚而女亡,寿乃娶贾充之女。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刘孝标注引《郭子》。后世用此语指男女私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你将那偷香手,准备著折桂枝。」
《漢語大詞典》:不偷
(1).不苟且;不懈怠。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俗教安,则民不偷。” 贾公彦 疏:“偷,苟且也。”荀子·王制:“使百吏免尽,而众庶不偷。”
(2).不浇薄;不轻佻。论语·泰伯:“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邢昺 疏:“偷,薄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敬慎威仪,示民不偷。” 薛综 注:“毛诗曰:‘敬慎威仪,视民不佻。’ 毛萇 曰:‘佻,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