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偷生  拼音:tōu shēng
苟且求生。《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也作「偷活」。
《漢語大詞典》:媮生
苟且求活,无所作为地生活。《楚辞·卜居》:“寧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朱熹 集注:“媮,音偷,旧音俞,非是。” 唐 司空图 《乙丑人日》:“今朝人日逢人喜,不料媮生作老人。”
《漢語大詞典》:偷生搲熟
谓女人偷情不择手段。生,生人。熟,熟客。《西游记》第八一回:“女子道:‘你相我怎的样子?行者道:‘我相你有些儿偷生搲熟,被公婆赶出来的。”
《国语辞典》:忍耻偷生(忍耻偷生)  拼音:rěn chǐ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西游记》第九回:「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腼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人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也作「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国语辞典》:忍辱偷生  拼音:rěn rù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三国演义》第八回:「妾恨不即死;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也作「忍垢偷生」、「忍耻偷生」。
《国语辞典》:蝼蚁尚且偷生(蝼蚁尚且偷生)  拼音:lóu yǐ shàng qiě tōu shēng
(谚语)连蝼蚁都爱惜生命,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比喻一个人要能爱惜生命,不可轻生。也作「蝼蚁尚且贪生」。
《国语辞典》:偷生苟活  拼音:tōu shēng gǒu huó
苟且求活。如:「难民在异乡偷生苟活,为的就是盼望有一天能重返故里。」《明史。卷二九四。忠义列传六。冯云路列传》:「睿慨然曰:『安有父母之邦覆,而偷生苟活者!』」
《國語辭典》:苟且偷生  拼音:gǒu qiě tōu shēng
得过且过,勉强的生存下去。明。陆采《明珠记》第二九出:「幸得大理寺官员,怜我无罪,时时周给衣食,苟且偷生,仔细思想,我官居极品,谁知有今日。」
《國語辭典》:忍垢偷生  拼音:rěn gòu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唐。陈子昂 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也作「忍耻偷生」、「忍辱偷生」。
《國語辭典》:忍辱偷生  拼音:rěn rù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三國演義》第八回:「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也作「忍垢偷生」、「忍恥偷生」。
《漢語大詞典》:偷存
偷生;苟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无德而贵,岂敢偷存;才怯任重,物所不恕。”隋书·河间王弘传:“今 王世充 屡被摧蹙,自救无聊,偷存晷漏,詎能支久?”
分類:偷生苟活
《漢語大詞典》:偷息(媮息)
犹偷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黄端伯》:“或劝削髮为僧归 江西 ,答曰:‘临难毋苟免,圣人之言也,可藉口释氏偷息人间耶!’”
媮息:偷生;苟安。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 金一 《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分類:偷生苟安
《漢語大詞典》:逭死
偷生;逃命。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故忍耻含垢,逭死朝夕。”清史稿·张煌言郑成功等传论:“ 煌言 势穷兵散,终不肯为逭死之计。”
分類:偷生逃命
《漢語大詞典》:窃活(竊活)
偷生;苟活。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某土之民,避旱暵饥饉与征赋徭役之事,将徙占他郡,覬得水浆藜糗,窃活旦暮。”
分類:偷生苟活
《漢語大詞典》:媮息
偷生;苟安。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 金一 《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分類:偷生苟安
《國語辭典》:瞬息  拼音:shùn xí
比喻极短的时间。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浮世光阴,迅速三十年,只同瞬息。」
《國語辭典》:幸生  拼音:xìng shēng
1.苟且偷生。《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
2.幸运而生。唐。韩愈〈感二鸟赋。序〉:「幸生天下无事时,承先人之遗业。」
分類:侥幸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