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义。《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2.虚名。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3.化名。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5.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国语辞典》:平假名  拼音:píng jiǎ míng
日文的草体字母,相传是日僧空海仿照中国草书,并假借汉音而创,故称为「平假名」。
《国语辞典》:片假名  拼音:piàn jiǎ míng
日本的一种文字。唐玄宗时代,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采取中国汉字的楷书偏旁制成。
《漢語大詞典》:署假名
使用假名;根据假名鉴定。例如:一本署假名的著作。
分類:假名鉴定
《漢語大詞典》:假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水浒传》第七三回:“你的女儿多是吃假名托姓的骗将去了。”
分類:冒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