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伪名(僞名)
(1).犹恶名。《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2).假名;化名。 明 徐氏笔精·诗评·月泉吟社:“﹝ 连文凤 ﹞伪名 罗公福 ,集中皆不著的名。”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义。《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2.虚名。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3.化名。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4.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5.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漢語大詞典》:诡名(詭名)
捏造假名;化名。 宋 朱熹 《与留丞相札子》:“公私田土,皆为豪宗大姓诡名冒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即便买出人来,诡名纳价,赎了 月娥 ,改了姓氏。” 梁启超 《外资输入问题》:“此其为奸商诡名卖国产以饱私囊之伎俩,至易见也。”
《國語辭典》:请急(請急)  拼音:qǐng jí
因急事而请假。《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國語辭典》:化名  拼音:huà míng
1.隐藏、改变名姓。如:「国父孙中山先生在革命之时曾化名为中山樵。」
2.假名。如:「歹徒常用化名行骗。」
《漢語大詞典》:驾名(駕名)
犹假名,借名。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福清本:“其刻稍精,卖碑家得之,往往驾名官帖以惑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神仙·神名误称:“白眉神,长髯伟貌,骑马持刀,与 关 ( 关羽 )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必大恨成贸首仇,其猥贱可知。狭邪讳之,乃驾名於 关侯 。”《天雨花》第十回:“可怜 秀贞 白璧无瑕,已被 红云 驾名玷辱。”驾名,一本作“ 冒名 ”。
分類:假名借名
《国语辞典》:音标文字(音标文字)  拼音:yīn biāo wén zì
用符号表音的文字。如罗马字母、我国注音符号、韩国的谚文、日本的假名等。
《漢語大詞典》:署假名
使用假名;根据假名鉴定。例如:一本署假名的著作。
分類:假名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