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偃息
(1).谓偃兵息民。吕氏春秋·顺说:“説虽未大行, 田赞 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國語辭典》:不举(不舉)  拼音:bù jǔ
1.拿不起、举不起。《孟子。梁惠王上》:「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胧。」
2.不举办、不兴办。《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词。焦仲卿妻》:「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3.不检举、不告发。《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左雄》:「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4.不推荐、不推举。《金史。卷八。世宗本纪下》:「卿等所廉皆细碎事,又止录其恶而不举其善。」
5.勃起障碍。泛指男性性功能障碍。
《漢語大詞典》:隐武(隱武)
偃息武备。隐,通“ 偃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救之者,举廉洁,立正直,隐武行文。”参见“ 偃武修文 ”。
分類:偃息武备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國語辭典》:文修武偃  拼音:wén xiū wǔ yǎn
文治已施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升平无事。唐。王起〈鼋晁为梁赋〉:「我皇仁洽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也作「武偃文修」。
《國語辭典》:兴文匽武(興文匽武)  拼音:xīng wén yǎn wǔ
停息战争,振兴文化经济。《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清和六合,制数以五。海内安宁,兴文匽武。」《乐府诗集。卷一。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帝临》:「海内安宁,兴文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