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借孝
旧指在服丧期间因故暂时穿着吉服。
《分类字锦》:借虚徵实(借虚徵实)
李之藻同文算指数有隐伏非衰分可得者则别借虚数以类徵之或合率增减或母子射覆如藏阄然借此徵彼借虚徵实大抵即三率之法而触类长之
分类:数学
《漢語大詞典》:借牙绯(借牙緋)
见“ 借緋 ”。
《漢語大詞典》:借绯(借緋)
唐 宋 时规定官员的服色,四、五品服緋,未至五品者特许服绯,称为“借緋”。绯,大红色。通典·礼二十三:“ 开元 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緋及鱼袋。”亦称“ 借牙緋 ”。牙,即象笏。 宋 制五品以上用象笏,借绯时并借象笏,故云。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王嘉叟 自 洪 倅召为光禄丞, 李德远 亦召为太常丞。一日相遇於 景灵 幕次, 李 谓 王 曰:‘见公告词云:其鐫月廩,仍褫身章。’谓通判借牙緋,入朝则服緑,又俸薄也。”参见“ 借紫 ”。
《分类字锦》:借样裁巾(借样裁巾)
陆龟蒙 袭美以公斋小宴见招因代书寄之诗 依方酿酒愁迟去,借样裁巾怕索将。
分类:织染
《國語辭典》:借一步  拼音:jiè yī bù
请人于私下谈话的客气用语。《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道:『借一步,闲说一句话。』那主管也有些认得武松,不敢不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慧澄扯狄氏一把道:『夫人,借一步说话。』」
《高级汉语词典》:借一肩儿
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
《漢語大詞典》:借谊(借誼)
即假借义。 清 魏源 《说文儗雅叙》:“今专以部首分类,而以其虚文语助为‘释言’,别辑其专行借谊反废古谊者为‘释训’。” 清 魏源 《说文叚借释例》:“此皆有引申之叚借,依声託事,借谊与本义并行者也。”参见“ 假借 ”。
《國語辭典》:假借  拼音:jiǎ jiè
1.借用。《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2.凭借、借助。《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宽容。《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4.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汉。许慎 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高级汉语词典》:借账  拼音:jiè zhàng
借债
《漢語大詞典》:借徵
谓预征他年田赋。清史稿·食货志二:“军兴以后, 四川 等省,办理借徵,以充兵餉。 裕瑞 奏请劝諭绅民,按粮津贴,罢借徵。”
分類:田赋
《分类字锦》:借箸以筹(借箸以筹)
汉书张良传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忧恐与郦食其谋挠楚权良从外来谒汉王汉王方食曰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计告良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注张晏曰求借所食之著用指画也或曰前世汤武箸明之事以筹度今时之不若也师古曰或说非也箸音直庶反
《高级汉语词典》:借字儿  拼音:jiè zì ér
借据;借条儿
《漢語大詞典》:借衔(借銜)
利用他人的名望地位。明史·贺逢圣传:“ 湖广 建 魏忠贤 生祠, 忠贤 闻上梁文出 逢圣 手,大喜,即日诣 逢圣 。 逢圣 曰:‘误,借衔陋习耳。’ 忠贤 咈然去。翌日削 逢圣 籍。”
《分类字锦》:借无不给(借无不给)
晋书阮裕传裕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分类:
《國語辭典》:借条(借條)  拼音:jiè tiáo
便条式的借据。
分類:便条借据
《國語辭典》:借题发挥(借題發揮)  拼音:jiè tí fā huī
假借某事为题,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作的事。《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借题发挥》引《玉搔头剧》:「正好借题发挥,出我们的私气。」《七侠五义》第四八回:「忽见那边忠烈祠旗杆上黄旗被风刮的啒喇喇乱响,又见两旁的飘带有一根却裹住滑车。圣上却借题发挥道:『卢方,你为何叫做盘桅鼠?』」